索引号: | 3070211020000033000000/2025071100000367 | 发布机构: | |
生效日期: | 2025-08-12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所属主题: | 县政府办公室文件 |
关于印发贵德县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贵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贵德县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贵政办〔2025〕27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
《贵德县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立足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贵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7月11日
贵德县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扎实做好2025年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严防“群死群伤”事件发生,为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青海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青政办〔2023〕59号)、《青海省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海南州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等有关文件规定和要求,结合我县地质灾害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全县地质灾害概况
(一)2024年地质灾害发生情况。2024年,全县共发生地质灾害5起,分别为尕让乡席芨滩村三社泥石流、河西镇多勒仓村四社农春河左岸滑坡、河西镇热水沟下游左岸潜在滑坡、河阴镇北山滑坡、拉西瓦镇叶后浪村一社潜在滑坡,未造成人员伤亡。按灾情等级划分为小型,按险情等级划分为小型,主要由降水自然因素引发。从分布地区看,尕让乡1起,河阴镇1起,拉西瓦镇1起,河西镇2起。
(二)2025年地质灾害隐患情况。通过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核查,2025年全县共有直接威胁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85处,其中滑坡32处、崩塌22处、泥石流31处,对4916人和18472.4万元财产安全构成威胁(详见附件2)。此外,还有威胁公路、林地、耕地、水利等设施的地质灾害隐患317处,对5880.7万元财产安全构成威胁(表1)。
表1 威胁设施的地质灾害隐患一览表
地区 | 滑坡(处) | 崩塌(处) | 泥石流(处) | 地面塌陷(处) | 地裂缝(处) | 合计(处) | 威胁财产(万元) |
贵德县 | 147 | 75 | 95 | — | — | 317 | 5880.7 |
二、2025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根据我县气候趋势预测,2025年主汛期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旱涝交替,区域性、阶段性强降水引发的洪涝灾害明显,阶段性气象干旱风险较高。主汛期贵德地区气温偏高,内旱涝急转特征明显,其中7月上旬、8月中下旬易出现强降水事件,尕让、拉西瓦、河东、常牧地区为暴雨灾害中高风险区。结合我县地质环境条件、总体降水特征、人类工程活动及近年突发地质灾害情况分析,汛期强降水天气较为频繁,引发局地暴雨洪涝及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风险度较高。
预计4—5月地质灾害相对高发,全年25%左右的地质灾害发生在该时段,防灾减灾形势较严峻,受降水、工程活动、冻融等叠加影响,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大。地质灾害潜在发生重点区域为各乡镇农业区。
预计6—9月地质灾害高发,绝大多数(65%左右)地质灾害发生在这个时段,防灾减灾形势严峻,尤其7—8月受极端强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叠加影响,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各乡镇均为地质灾害潜在发生重点区域。
预计10—12月地质灾害相对低发,全年5%左右的地质灾害发生在该时段,受降水、工程活动等叠加影响,有发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地质灾害潜在发生重点区域为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地区。
此外,全年范围内,不合理的切坡、灌溉和地震等引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有一定可能性,应密切关注。
三、地质灾害防范重点
(一)重点防范期。今年6月至9月份是全县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时期。地质灾害受强降雨影响明显,大部分地质灾害发生在汛期,特别是出现强降雨时,潜滑、潜崩、泥石流灾害明显增多,全县地质灾害防范期以汛期为主。
(二)重点防范区。经汛前排查,2025年度极有可能造成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重点地质灾害的隐患点有20个。分别为:河阴镇北山湾新村山体崩塌;河西镇才堂村崩塌、泥石流;温泉村(热水沟)泥石流;河东乡太平村(西瓜湾)崩塌;尕让乡阿什贡泥石流;席笈滩村泥石流;黄河滩村泥石流;阿言麦村三社山体滑坡;常牧镇下岗查村六社(西列达)滑坡;切扎村泥石流;新建坪村泥石流;聂尔寺滑坡;拉西瓦镇豆后浪村滑坡(德欠寺);新街乡尕么堂村山体滑坡;下卡村西山体滑坡;另外尕让乡阿什贡北哑巴圈沟有一养殖场挤占排洪沟道,有极大安全隐患;西久公路阿什贡段危岩体崩塌;河阴镇北山湾原砖厂,受降雨等影响即有可能发生滑坡,坡脚有一养殖场,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邓家村梅茨山僧侣修行点滑坡;红柳滩公路沿线危岩体崩塌。
(三)一般防范区。重点防范区以外区域为一般防范区,受地震、极端降水等影响,地质灾害发生有一定风险。
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地质灾害风险形势研判。县自然资源、交通、水利、住建等相关部门根据区域孕灾地质条件以及历史同期地质灾害灾情险情资料,结合气象、地震等相关部门趋势预测,充分考虑人口、设施等承灾体分布情况以及工程活动特征,分析研判月度及重大天气变化时段的地质灾害风险形势,细化防治措施,指导地质灾害隐患巡查排查。应急管理、自然资源、气象等部门要根据降水实况和预报、孕灾地质条件、地质灾害滞后性等,加强会商研判,提出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地质灾害防范重点及措施,指导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动态巡查和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短期时效预警和短时临近预警。各乡镇根据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和研判形势,对本辖区的地质灾害隐患组织人员开展无死角拉网式排查,除“盯紧看牢”目前已登记造册的隐患点外,组织人员重点对高陡边坡、临崖陡坡、居民房前屋后边坡以及受地质灾害威胁严重的村庄、居民区等人口聚集区逐一进行排查,确保做到不漏一处、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同时,对重点危险区域人员按照“应转尽转”“早转快转”的原则转移至安全区域,确保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的生命安全。(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应急管理局、县气象局、县发展改革和工业商务信息化局、县教育局、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农牧和科技局、县水利局、县文体旅游广电局、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县供电公司、县电信公司)
(二)地质灾害隐患巡查排查。各乡镇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动态巡查的组织领导,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年度排查方案,按照“人在哪里隐患排查就到哪里”的要求,对所有威胁人员的隐患点和风险区进行全面排查,“一点一策”(一个灾害点一种策略)落实防范措施,及时向受威胁群众发放地质灾害“两卡一表”(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表),开展现场宣传和培训演练,提高群众临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各有关行业部门组织对威胁在建和运营的公路干线、水库、干渠、淤地坝、旅游景区、宗教活动场所、学校、输油(气)管线、输电线路、通讯线路、市政和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等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全面排查,特别关注桥涵隧道、高陡边坡、填方路基、弃土堆场、矿山等重点部位地质灾害隐患,发现隐患立即整改消除。在2—3月开展一轮冬春交替期间地质灾害隐患排查;4月冻土消融期、主汛期来临前各开展一轮全面排查,主汛期开展常态化巡查,根据风险形势研判和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加密高风险区域的排查频次;10—11月开展一轮汛后复查。对工地工棚、帐篷营地、畜棚圈舍、旅游景区、矿山场地、寺院、人员临时聚集区开展专项排查,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及时转移人员至安全区域并清除临时设施。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组织技术支撑单位对极高、高风险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复查,对基层干部群众和相关部门排查巡查新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和存在明显变形的地质灾害隐患开展复核(表2)。(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应急管理局、县气象局、县发展改革和工业商务信息化局、县教育局、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农牧和科技局、县水利局、县文体旅游广电局、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县供电公司、县电信公司)
表2 地质灾害隐患巡查排查工作重点
排查轮次 | 2-3月 冬春交替期排查 | 4月 冻土消融期排查 | 主汛期前 排查 | 主汛期 动态巡查 | 10-11月 汛后复查 |
重点排查 区域 | 重点防范区 | 重点防范区 次重点防范区 | 重点防范区、次重点防范区、一般防范区 | 重点防范区 | |
重点排查 对象 | 极高、高风险地质灾害隐患;威胁公路、水库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地质灾害隐患;威胁人员临时聚集区的地质灾害隐患;综合遥感识别圈定的地表形变区;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区内的隐患;前期超量降水落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 |
(三)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叫应”“叫醒”
1.气象风险预警。县气象部门与县应急管理局、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等部门加强会商研判,及时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特别是强降雨期间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全覆盖,确保县级预警信息及时到乡镇、到村(社)、到户、到人。预警发布后,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落实“叫应”“叫醒”和应急响应联动工作机制,整体提升基层风险预警和响应处置能力。(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气象局、县应急管理局、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
2.自动化监测预警。县自然资源部门加强对已建自动化监测设备的运行维护,切实提高设备在线率;开展预警复盘分析,持续优化预警模型和阈值,提高预警精准度;对平台发出的预警信息,群测群防员立即现场核实,技术支撑单位技术人员及时复核,并有序处置灾险情,切实发挥“人防+技防”监测预警作用(表3)。(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
表3 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设备统计表
地区 | 监测点数(处) | 设备数量(台套) |
河阴镇 | 1 | 7 |
河东乡 | 3 | 15 |
尕让乡 | 12 | 62 |
新街乡 | 2 | 15 |
拉西瓦镇 | 1 | 5 |
河西镇 | 3 | 14 |
常牧镇 | 8 | 42 |
合计 | 30 | 160 |
(四)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继续深入推进2024年度河阴镇、新街乡52户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同时积极向省自然资源厅及相关部门对接,做好2025年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申报工作,全面提升我县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表4)
表4 全县地质灾害避险搬迁计划表
地区 | 项目名称 |
贵德县 | 2024年省财政项目:海南州贵德县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河阴镇、新街乡共52户) |
河阴镇人民政府、新街乡人民政府、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加强宣传动员,确定安置方式,做好公开公示和建档立卡,逐户签订搬迁协议,建立管理台账。做好规划选址,积极衔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村庄规划等,按照“四避开”“四靠近”“四达到”原则进行集中安置点选址(即避开地质灾害危险区、洪涝灾害威胁区、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靠近县城、集镇、园区和中心村,达到产业能发展、增收有保障、基础配套好、公共服务优的要求),做好建设用地审批程序。根据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等确定住房户型、抗震标准、建筑风貌,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做好项目竣工验收工作。做好搬迁入住、户籍迁转、社会管理关系划转各项准备工作,待项目验收后统一办理迁入地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做好土地复垦,按照“一户一宅、占新腾旧”要求,严格落实土地复垦和耕地占补平衡。(责任单位:河阴镇人民政府、新街乡人民政府、县发展改革和工业商务信息化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农牧和科技局、县水利局、县供电公司)
(五)强化工程治理,减轻地质灾害风险。加快推进2024年中央财政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补助资金安排的1项重大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工程项目(表5)。同时,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牵头向省自然资源厅积极争取地质灾害防治项目,消除或减轻我县地质灾害隐患。(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
表5 贵德县地质灾害隐患工程治理任务一览表
地区 | 项目名称 |
贵德县 | 2024年中央财政项目:贵德县扎仓温泉沟崩塌灾害应急治理工程 |
(六)强化驻守技术支撑。继续坚持地质灾害防治专业技术队伍汛期驻守工作机制,组织选派机动专家和技术骨干开展汛期下沉驻守,在“七下八上”主汛期和强降雨等重点时段增加技术力量,加强地质灾害风险研判、隐患排查、气象风险预警、“人防+技防”监测预警、应急处置、避险搬迁、工程治理、宣传培训和应急演练等工作的全方位技术支撑(表6)。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要强化与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单位及机动防御专家的协作,充实技术支撑力量,全力做好基层防灾工作,有效增强基层主动防灾能力。(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
表6 海南州地质灾害技术支撑单位和机动防御专家一览表
地区 | 地质灾害技术支撑单位 | 机动防御专家 | 联系电话 |
贵德县 | 青海省有色第三地质勘查院 | 谢文兵 水工环地质正高级工程师 张 地 水工环地质高级工程师 张 岩 水工环地质高级工程师 李延福 水工环地质中级工程师 杨海明 水工环地质中级工程师 | 0971—6250346 |
五、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领导,全面落实防灾责任。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全面落实省、州、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防治责任制。要认真履行本辖区地质灾害防治的主体责任,以防控工程建设领域和人口密集区地质灾害风险为目标,发挥各级地质灾害防治议事协调机构作用,组织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完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落实党委政府防灾领导责任、各相关部门行业监管责任、生产经营单位防灾主体责任。特别是在工程建设领域,要通过检查、指导等方式,督促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单位严格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制度,建立巡查排查、监测预警等安全制度,完善防灾预案,落实防灾措施,最大限度避免因防范工作不到位发生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健全协作机制,强化防灾行业监管。按照地质灾害防治职责分工,建立健全分工协作机制,强化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组织协调指导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各部门(单位)的行业优势、专业优势,增强防灾减灾聚合效应。其他各行业部门要强化行业监管职责,督促有关责任单位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监测预警等防治工作,掌握本行业部门地质灾害隐患底数和风险状况,建立本行业本部门地质灾害隐患防治台账,为下一步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奠定基础。有关责任单位要严格落实“谁引发、谁治理”的要求,做好工程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治理工作。
(三)及时补短强弱,细化汛期防灾工作。严格落实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细化领导带班、专人值守、预警处置等工作,确保及时处置地质灾害预警信息。严格执行信息报送制度,压实乡镇、村社防灾责任人信息报送责任,拓宽信息获取渠道,优化信息报送流程,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报送灾情险情信息,提高信息报送的时效性和质量,严禁迟报、谎报、瞒报。
(四)加强宣传和物资储备,提高临灾处置能力。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地质灾害防范工作的宣传和培训,特别是针对各级防灾责任人、村社干部、群测群防员、受威胁群众、工程建设人员等进行地质灾害知识培训,提升社会公众自主防范和自救互救能力,提高生产经营单位防灾意识,并在汛期开展应急避险演练,提高全民避险自救技能。同时,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加大防汛物资储备工作,做到“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确保一旦发生险情或灾情,第一时间采取应急措施,提高临灾处置能力。
附件:1.2025年省州县自然资源系统汛期值班电话
2.贵德县地质灾害隐患一览表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