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发布机构: | ||
生效日期: | 2022-11-04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所属主题: | 统计信息 |
踔厉奋发促增长 畜牧发展启新篇 ——十八大以来贵德县畜牧业发展情况
一、畜牧业保持稳健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效
十八大以来,贵德县委县政府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生猪规模化养殖,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多措并举,积极应对“非洲猪瘟”疫情及新冠肺炎疫情队生猪养殖行业的冲击,生猪稳产保供政策落地见效,生猪生产实现快速恢复,生猪产能和市场供给保障力度不断增强。
(一)生猪养殖波动明显,产能结构持续优化。
图1数据显示:十八大以来,贵德县生猪生产经历了先快速后平稳增长、大幅下降、快速恢复的三阶段发展态势。
第一阶段是持续增长期(2012—2016年)。这一时期贵德县生猪生产保持总体持续增长状态,其中2013年至2014年存栏增长较快。2014年生猪存栏环比增长1.12万头,增长率为120%,能繁母猪存栏波动幅度略大,生猪产能稳定性不足。
第二阶段是产能下降期(2017-2019年)。这一时期受生态环保政策划定禁养区域、“非洲猪瘟”疫情及“猪周期”因素叠加影响,生产养殖规模有所下降,养殖户选择淘汰过剩产能,呈现提质增效去产能的趋势。存栏呈下降态势,能繁母猪存栏水平始终处于小于10%的红色区间,生猪减产严重。2019年末,贵德县生猪存栏仅0.45万头,相比2016年下降1.93万头,下降81%,下降幅度较大;2019年出栏1.84万头,相比2016年下降0.73万头,下降28.4%,下降幅度不大。
第三阶段是快速恢复期(2020-2021年)。2020年,贵德县委县政府持续加大生猪复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应对动物疫病及新冠肺炎疫情给生猪生产带来的冲击,恢复生猪生产措施有力。2021年末,生猪存栏1.84万头,恢复到2016年的77%;出栏1.84万头,恢复到2016年的72%。其中,2021年能繁母猪期末存栏0.32万头,恢复到2016年的267%,2016年,能繁母猪占生猪存栏的比重为5.04%,2021年,能繁母猪占生猪存栏的比重为17.3%,比重大幅提升,产能出现迅速恢复势头,一方面为确保生猪后续产能夯实了基础,但容易造成产能过剩。到2021年末,生猪复产取得显著成效,规模养殖场(小区)投建生产,规模养殖比重和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能繁母猪单产水平和生猪育肥效果不断提高,生猪出栏恢复至常年水平。
(二)牛羊生产稳中有增,牛羊产业提质增效。
十八大以来,贵德县政府立足区域优势和产业基础,按照“优化布局、提质增效”的思路,不断强化资源整合,因地制宜集中发展牛羊养殖产业,着力加快牛羊规模化养殖基地建设步伐,积极引进良种肉牛和等种公羊,大力推广牦牛、藏羊高效养殖技术,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不断提升,疫病防治体系不断完善,牛、羊产业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
图2数据显示:牛存出栏总体平稳增长,2012—2021年,全县牛存出栏先升后降(2019年为谷值),整体呈稳定态势。牛存栏10年年均水平为3.71万头,2021年存栏4.08万头,较2012增加1.15万头,年均增长率为3.75%;牛出栏10年年均水平为1.34万头,2021年出栏2.26万头,比2012年增加1.02万头。
羊存栏有小幅波动,出栏逐渐趋于平稳。2012—2021年,全县羊存出栏先降后升(2015年为谷值),2019年之后,存栏增速较快。10年年均羊存栏水平为34.94万头,2021年存栏42.95万头,较2012增加5.49万头,年均增长率为1.53%;羊出栏10年年均水平为20.18万头,2021年出栏20.81万头,比2012年增加1.24万头,年均增长率为0.68%。
(三)家禽养殖萎缩严重,存出栏断崖式下跌。
十年来,贵德县大力推进规模化养鸡场建设,规划在农区发展肉鸡、蛋鸡规模养殖场(户)、在浅山、脑山地区保护和发展当地土鸡,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坚决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合理规划畜禽养殖产业布局,大力整治畜禽养殖污染,持续推行生态养殖模式,家禽养殖污染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为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图3数据显示:十八大以来,贵德县家禽养殖经历了快速扩张和严重萎缩两个阶段发展态势。
第一阶段是快速扩张期(2012-2017年)。贵德县家禽养殖业规模快速扩张,禽肉禽蛋供应能力持续提升,极大丰富了居民的“菜篮子”和“肉盘子”。2017年,生猪养殖处于产能下降期,生猪市场供应量较2016年下降59%,猪肉价格高位运行,禽肉作为猪肉替代品,起到了较强的替代效用,2017-2018年,贵德县家禽出栏数从54.54万只增加到66.29万只,增长率为22%,切实稳定和保障了居民的肉食供应。
第二阶段是严重萎缩期(2018-2021年)。受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和环保政策影响,家禽存出栏急速下跌,发展态势呈倒“V”型。2019年,贵德县家禽存栏仅1.28万只,跌至历史最低,同比下降95.89%,家禽出栏仅3.98万只,同比下降93.99%,县城周边位于禁养区、限养区的多家大中型规模养殖场相继关停、搬迁转产或拆除,家禽养殖随意性较强,随着乡镇楼房建造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传统养殖的农村家禽散养户逐渐减少。
十年来,贵德县家禽年均存栏21.81万只,年均出栏25.27万只,2021年贵德县家禽存栏1.9万只,占年均存栏的9%,较2012年减少2.24%;2021年家禽出栏6.39万只,占年均出栏的25%,较2012年增长12.30%。
(四)畜产品供给结构不断优化,供给能力不断增强。
十八大以来,贵德县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习惯逐渐发生变化,县委县政府持续强化资源整合力度,进一步畅通完善畜产品流通渠道,加大畜产品宣传推介力度,推动畜产品向精深加工发展,促进畜产品加工转化更加提质增效,全县主要畜禽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市场供应能力不断增强。
图4数据显示:肉类总产量、猪肉、牛肉、羊肉、鸡肉产量分别由2012年的4335吨、610吨、734万、2935吨和56吨,增长至2021年的7438吨、1775吨、1953吨、3600吨和110吨,年均增速分别为6.18%、12.6%、11.49%、2.3%和7.79%。
图5、图6数据显示:羊肉产量占畜产品产量的半壁江山,十年间,贵德县羊肉累计产量为34413吨,占肉产量总量的52%,在满足贵德县自身需求的基础上,对外销量不断增加,有利地促进了群众的“钱袋子”。2021年猪肉、牛肉、羊肉、禽肉占肉类总产量比重分别为23.86%、26.26%、48.4%和1.48%,羊肉从2012年的67.7%下降到2021年的48.4%,下降了19.3个百分点,猪肉、牛肉和禽肉比2012年分别提高9.79、9.33和0.19个百分点,畜产品结构日趋合理。
二、十八大以来贵德县畜牧业发展主要成就
(一)畜牧业生产综合能力和经济效益稳步提高。一是发展道路持续优化。通过实施“西繁东育”和“自繁自育”工程,以牛羊育肥、贩运和发展农区养殖业为突破口,在主城区周边发展奶产业和农区养殖业,浅山、脑山地区发展肉毛兼用型牛羊和藏系羊,畜牧业生产实现了由分散养殖向集中养殖的转变,养殖结构持续优化。二是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牛羊育肥,奶牛,肉牛肉羊,生猪养殖基地初具规模,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不断加强,畜种畜群结构不断优化,生产效率大幅提高,生产性能不断增强。三是畜牧业生产效益明显提高,全县肉类、奶类、禽蛋总产量不断增长,羔羊、犊牛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农牧民人均收入持续较快增长,2021年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443元,较2012年增加7753元,年均增长10.2%。
(二)畜牧业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一是全力推进畜禽养殖项目建设,农牧局等相关部门积极主动作为,大力实施“百千万”养殖工程,相继建成了天露乳业奶牛养殖、江仓麻村藏香猪养殖等一批重点设施养殖项目基地,全县规模化养殖场日益增多。二是大力发展饲料加工业,饲料生产能力提高,饲料自给自足能力不断提升,有效降低养殖成本,切实保障畜牧业经济快速发展。三是不断增强社会服务能力。通过加强种养业良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等能力,有效提高了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能力,同时积极应对新冠等疫情造成的影响,开通“绿色通道”,打通生产资料及畜产品运输“最后一公里”,切实保障疫情期间畜牧业生产资料、畜产品等运输畅通,极大增强了养殖户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畜产品流通输出能力明显提升。积极促进畜产品流通,加强了畜产品储藏、运输、冷藏等设施建设,建立了快速、高效、便捷的现代化流通体系,创新营销方式,积极推广农产品电子商务,组织龙头企业参与省内外畜产品展销推介活动,实现畜产品产销对接,进一步拓宽了畜产品网络销售平台和渠道,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不断推进。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