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发布机构: | ||
生效日期: | 2016-01-27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所属主题: | 统计信息 |
贵德县2015年公路运输能源消费调查简析
为了解和掌握全县2015公路运输能源消费情况,科学建立、健全全社会能源消费统计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按照省、州统计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县认真组织开展了2015年公路运输能源消费调查工作。通过调查,获取了大量第一手资料,调查结果客观反映了我县公路运输业的能源消费实际。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时期为2016年1月开始到2月底结束,调查对象为全县营业性公路运输载客汽车和载货汽车,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车辆所属类别、燃油情况、行驶里程和加油费用等各项指标;全县共抽取了7种类别的23辆营业性公路运输客、货车作为调查样本,其中:载客汽油车1辆,载客柴油车3辆,载货汽油车8辆,载货柴油车11辆。
二、调查方式
为了搞好这次调查,我们得到了县交通、运政部门和运输公司等相关主管部门的鼎力相助,从他们处获取了大量的车辆基本信息,按照调查方案并结合实际情况确定了样本点,并记录样本点的基础资料。调查中调查员深入到各个车站、货源集散地、加油站等一线对遇到的车辆进行一一核对,对符合要求的样本点进行现场询问,填写调查表;对在异地经营的车辆主要采取电话回访方式,主动和车主沟通交流,争取他们的支持与配合。调查员在与车主联系不到的情况下,采取深入县区各汽车修理厂,在相关人员的通力配合下完成此项调查工作,确保了调查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及时性和完整性。
三、调查数据分析
(一)车型结构分析
在调查的所有车辆中,全县7﹤X≤15座、X>15座的载客汽油车和X﹥2吨、8吨﹤X≤20吨的载货汽油车没有。 15﹤X≤30座的载客柴油车有3辆, 占调查总数的13.04%;X>30座的载客柴油车有1辆, 占调查总数的4.35%; X≤2吨的载货汽油车有8辆,占调查总数的34.78%;;X≤2吨的载货柴油车有2辆,占调查总数的8.7%;2﹤X≤4吨的载货柴油车有4辆,占调查总数的17.39%;4﹤X≤8吨的载货柴油车有3辆,占调查总数的13.04%; X>20吨的载货柴油车有2辆,占调查总数的8.7%。
(二)百公里耗油分析
此次调查的所有车辆中,15﹤X≤30座的载客柴油车最低耗油量为20升/百公里,最高为22升/百公里;X﹥30座的载客柴油车的百公里耗油量为22升/百公里;X≤2吨的载货汽油车的百公里耗油量最低为8升/百公里,最高为12升/百公里;X≤2吨的载货柴油车的百公里耗油量最低为8升/百公里,最高为12升/百公里;2﹤X≤4吨的载货柴油车的百公里耗油量最低为15升/百公里,最高为21升/百公里;4﹤X≤8吨的载货柴油车的百公里耗油量最低为20升/百公里,最高为30升/百公里;X﹥20吨 的载货柴油车的百公里耗油量为70升/百公里。
通过分析,全县所有车辆的耗油量与国家统一的各类车型百公里耗油量的参考值作比较,全部车辆耗油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均在此标准范围内,说明我县所有车辆的耗油量与实际相符。有一部份载货车辆的耗油量接近该类车型的百公里耗油量参考值表中的最高耗油量,主要原因:一是车辆载货多或是行驶的公路大部分崎岖难行,造成行驶速度慢,导致油耗偏高;二是有的车辆由于购买年限较久,问题多,所以耗油量大;三是个别车辆因为车型本身排量大,耗油量就高。反之,车辆较新、排量较小、行驶速度较快的车辆就相对省油,耗油量就小。
(三)行驶里程、加油费用和油价指标分析
在我县此次调查的所有客货汽车中,客车日行公里数最长的达到355公里,货车日行公里数最长的达到274公里,与国家统一的客货汽车日行公里数分别不超过1000公里和800公里的参考数作比较,符合实际;所有调查的载客和载货车辆中,通过对加油费用、行驶里程和百公里耗油等几个指标反算,算出所有车辆的汽油和柴油的油价均在5.6-5.4元左右,与现实的2015年我国油库出售的实际油价相符,充分说明我县2015年公路运输能源消费调查报表数据中百公里耗油、行驶里程和加油费用等几个指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四、调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调查对象不愿意配合。由于汽车能源消费调查表涉及到车主的姓名和电话等个人信息,同时车主还担心调查后会增加各种税费等,因此,部份车主心存疑虑,不愿意支持、配合调查,给调查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2、货车调查难度相对较大。货车流动性较大,点多面广,车主较难联系,对调查进度带来一定影响。
3、交通运输业统计工作的宣传不够给力。部分调查对象担心调查结果与各种费用有关,存在不支持、不配合等现象,给数据信息收集整理带来困难。
五、对今后公路运输能源消费调查工作的几点建议
1、向社会各界和调查对象作广泛宣传。要向社会各界和车主作广泛宣传,加大对交通运输能源消费调查重要性的认识,使之深入人心,打消车主的思想顾虑和抵触情绪,提高车主对调查工作的配合程度,保障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2、做好组织协调工作,保证源头数据质量。要进一步提高源头数据质量,必须要和与交通、运政和运输公司等主管部门协调沟通,因为每个车主和交通部门有联系,而统计部门搞完这次调查后就和车主没什么联系了。在调查工作中必须主动加强与这些部门的沟通协调,要进一步建立与这些部门的工作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促进调查工作质量的不断提升。
3、加强与车主的沟通,保证源头数据质量。要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加强与车主沟通,打消车主的顾虑,增强配合度,提高源头数据质量。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