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海南州人民政府

政府工作部门

各县政府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贵德县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索引号: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16-01-20 废止日期:
文 号: 所属主题: 统计信息

2015年贵德县农业运行分析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1-20 浏览次数: 【字体:

2015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总基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推进高原特色贵德特点现代生态农牧业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农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一、农牧业经济持续发展

(一)主要经济指标稳步提升全年完成农牧渔业总产值54059.49万元,同比增长6%;实现农业增加值29223.07万元,同比增长6%。其中:种植业增加值14363.76万元,同比下降0.63%;畜牧业增加值12879.28万元,同比增长10.39%;林业增加值875.03万元,同比增长2.57%;渔业增加值465.00万元,同比增长143.89%;服务业增加值640.00万元,同比下降1.87%。

(二)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大力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着力发展优质粮、油、饲、蔬菜等作物种植。2015年我县完成农作物总播面积21.54万亩(其中:复种2.60万亩),比上年减少0.39万亩。粮食作物种植面积9.44万亩,比上年减少0.31万亩,粮食产量为34151吨,同比下降17.4%;油料作物种植面积3.60万亩,比上年减少1.09万亩,油料产量为5276吨,同比下降30.5%;中药材种植面积0.24万亩,比上年增加100亩,中药材产量为162吨,是去年的1.16倍;蔬菜4.09万亩,比上年增加0.33万亩,蔬菜产量为62882吨,同比增长25.27%;其他农作物4.17万亩,比上年增加0.67万亩。粮、经、饲三元比例调整为43:39:18,呈现出粮油作物面积逐步减少,蔬菜、花卉和饲草种植面积逐步增加的趋势。

(三)“菜篮子”建设成效显著。以县级1000万元农牧业发展扶持资金为牵引,整合各级财政支农资金,全力推进“菜篮子”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建成千亩以上露天蔬菜基地3个,百亩以上基地9个,全年蔬菜种植面积扩大到4.09万亩,蔬菜总产量达到6.23万吨,蔬菜自给率和淡旺季均衡率均得到有效提升。

(四)特色养殖业增势强劲以“牧繁农育”为重点,大力实施“百千万”养殖工程,相继建成了雪山露源奶牛养殖场、鑫丰肉牛养殖场、业隆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贡巴肉羊养殖场、江仓麻藏系羊良种繁育基地、新街乡上卡村肉驴养殖场等重点养殖小区,使全县规模化养殖场总数达到75家,其中省级标准化养殖小区40个,规模化养殖比例达到48%。启动实施了尼那、王屯2个规模化肉牛养殖场新建项目,完成了常牧奶牛牦牛养殖场新建项目土地流转、规划设计等各项前期工作。建成红柳滩、保宁等5 个生猪养殖专业村。截至2015年年末牲畜存栏为36.32万头只(其中:牛3.91万头、羊32.1万只),家禽存栏42.32万羽(肉鸡29.11万羽,蛋鸡13.21万羽),猪2.34万头,牲畜总增率、出栏率、商品率、成幼畜死亡率分别达到43.94%、55.97%、48.38%和0.66%。全年肉类总产量将达到6993吨,同比增长12.75%;禽蛋1800吨,同比增长31.48%;牛奶2800吨,同比下降1.79%。

(五)水产养殖蓬勃发展。以建设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为目标,新建蓆芨滩村香柳园、红柳滩村振鑫等2个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全年水产品产量达到740吨,是去年的4.63倍,其中鱼类产量600吨(拉西瓦库区虹鳟鱼、白鲑600吨),河蟹140吨,实现纯收入4200多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不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不完善主要体现在流通链过长。农产品销售链过长,从农产品生产到消费者最终消费,中间流通环节过多,致使价格低廉的农产品经多次交换,到消费者消费时,价格已远远高于农产品正常价格区间。

(二)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区域布局不合理,地域间发展极不平衡。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农业产业结构仍比较单一,优质产品少,效益不高,农产品加工环节薄弱,出售初级产品的现象普遍,产业链短,附加值低。许多农产品如肉类、水果面临着加工升值的问题,致使一些名特优农产品因缺乏精深加工和包装而价格一般,特别是长期以来只重生产,没有认真研究农产品升值,不注重流通,致使农民收入低,新的产业的培植步履艰难。

(三)农民科技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劳动者收入报酬低,也是制约我县农民增收的难点。我县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市场意识较为淡薄,缺乏应用新产品、新技术和开拓市场的能力;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民科技文化水平不高使新技术的应用推广、新品种的引进受到限制。同时,缺乏相应劳动技能,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在非农领域就业困难。

三、针对农村经济发展及农民增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简化流通环节,加强管理,是完善农产品价格机制形成的首要条件。在简化流通环节过程中,政府应承担主要任务,从农产品的生产到农产品的消费,政府部分应兼顾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消费者享受合理的消费价格。目前一些地区所尝试的由政府主导,实现由地头到超市的“农超对接”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但要把“农超对接”做好,需要逐步拓展产品种类,提升管理部门行政级别,扩大对接区域,逐步形成区域联动,彻底解决当前流通环节中农产品价格问题。

(二)调整农业结构,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农业要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要以粮食为主的格局,在强化第一产业的前提下,不断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增加蔬菜、瓜果、中药材、油料等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

(三)组织劳务输出,促进农民增收。近年来,我县农闲期间外出打工的农民有所增加,但大多是自发的,缺乏组织和计划,导致盲目流动找活干,自身权益得不到保障,甚至被欺诈。因此,鼓励农民走出家门的同时,要强化乡镇组织力量,在劳动力供求上进行市场调查引导,在劳动者权益方面提供法律保护,确保农民走得出去,挣得回来钱。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