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海南州人民政府

政府工作部门

各县政府

智能机器人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贵德新闻>详细内容

贵德县2019年教育工作八大亮点成效

来源:贵德县教育局 发布时间:2019-12-20 浏览次数: 【字体:

突出政治引领改革创新谋大局 牢记责任使命奋发有为谱新篇

 

2019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州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力指导下,县教育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精心谋划、创新举措、狠抓落实,全县教育工作取得了新成效、凸显了新特点、彰显了新亮点。

亮点一:凝心聚力抓党建。一是加强思想建设。结合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全县各中小学和幼儿园广泛开展庆祝建国70周年系列活动、“四爱三有”“认识领袖、热爱领袖、尊重领袖、拥戴领袖”主题教育活动,认真做好伟人像、国旗、党旗进校园工作,进一步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加强组织建设。以推进基层党支部“两化”建设为契机,投入资金10余万元14所学校和幼儿园党团活动阵地进行高标准新建和改扩建。着力推进党建品牌建设,全面启动名师工作室导师团,进一步规范16个名师工作室建设,有效促进了骨干教师队伍整体提升。三是加强作风建设。从严从实抓好省州委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工作,加大对教育经费、项目资金使用等工作的监督管理力度。期间谈话提醒5次、诫勉谈话2次、政务警告处分2人。制定出台《贵德县教育系统“二十条禁令”》《贵德县中小学(幼儿园)家校网络交流平台“五要、五不要”规定》,签订师德承诺书900余份,有效促进了广大教职工从严执教、从严管理的规范化、常态化。

亮点二:全面发力真扶贫。一是科学优化学校布局。统筹办学资源,助推精准扶贫,先后投资3.4亿元新建了常牧镇曲丹峪教学点、拉德教学点、曲乃亥教学点、贵德民族完全小学,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58所,实现了贫困村教育资源全覆盖。二是落实教育惠民政策。全面普及15年免费教育,全面落实学生资助、“两免一补”和三江源奖补等教育惠民政策2019年春秋季共发放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膳食补助826.84万元、寄宿生生活补助1821.24万元、寄宿制学校走读生午餐补助110.85万元、中小学公用经费1607.71万元,2019年春秋季学前三年免费教育补助资金406.98万元。对考入高等院校的1111名贫困学生提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712万元,“春暖校园关爱活动”共资助贫困生83132.5万元。三是扎实推进控辍保学。通过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和集中攻坚,全县共累计排查疑似辍学学生1246人,合理核减667人,实际劝返566人。2019年,全县小学生升学率达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6.82%,义务教育残疾人入学率达100%,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7.22%。以上各项指标均居全州第一。5月中旬,成功举办全国“控辍保学”暨农村学校建设现场观摩会。同时,扎实开展推普脱贫工作,对全县195名普通话不达标的幼教进行了专业培训。

亮点三:稳中求进提素质。一是加大教师培训工作。积极组织广大教师参加“国培”“省培”等各级各类培训。目前,参加各级培训共1171名。深入开展全县12所中小学校与江苏省海安县联点学校以及省内兄弟市县学校教学观摩交流和“跟岗培训”等工作。期间,各学校分别组织150名骨干老师江苏联点校观摩学习,组织40名学校校长和骨干教师赴大通县中小学观摩交流。二是推动教师调配交流。选派县城两所高中和部分中小学校的近10余名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到“四沟”学校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活动,选派3余名基层教师到县城学校进行轮岗培训。同时,加大解决各学校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2019年从外州县调入教育系统优秀教师达26名,本县校际间调配教师14名,接受省内师范院校顶岗实习教师46名,有效促进了城乡优质教师资源均衡配备。三是继续打造教育品牌。为切实提升贵德县教育系统“名师工作室”工作水平,有效补齐全县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人才短板,有力促进全县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深入,与县人才办联合全面启动了贵德县名师工作室导师团人才引进工程,聘请了省教研室、青海师大附中的11名学科专家为“导师团”成员,努力促进贵德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亮点四:真抓实干提质量。一是中高考取得喜人成绩。2019年全县高考和中考优秀率、上线率和录取率均处于全州前列。普通考生高中录取率从2016年的69.5%上升到2019年的74.2%,民族考生高中录取率从71.7% 上升到83.8%;普通考生高考录取率从2016年的98% 上升到100%,民族考生高考录取率从90.1%上升到100%;尤其是在2019年全州中考中,我县的河西寄宿制学校和县民族寄宿制学校均位列全州第一同时,在2019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评选出县级优课117节,州级优课24节,省级优课9节,贵德县教育局教研室被评为全州优秀组织奖。二是校外研学彰显新亮点。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推动“四爱三有”主题教育,年内在贵德国家地质公园、贵德县千姿湖湿地公园、玉皇阁、大史家村史馆、贵德黄河奇石园等基地研学,成功举办了3次“童眼望家乡” 研学旅行活动,参与学生达1100余人,组织30名青少年赴南京展研学旅行,切实增强广大中小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怀。三是素质教育凸显新举措。在全县各中小学开展“少年传承中华美德”系列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开展“我心中的好老师”“小小百家讲坛”“书香校园”“墨香书法”“歌唱祖国”等活动,在各中小学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时,为培养提高青少年学生艺术素养和身体素质,在县校外活动中心开办了书法、儿童画、国画、素描、足球、篮球、少儿街舞、中国舞、武术、散打等共12个兴趣班,成功举办了由全县12所中小学2000余名学生参加的“贵德县教育系统师生体育文化艺术周”活动。

亮点五:保质保量抓建设。2019年实施教育项目共12个,涉及10所中小学及幼儿园,其中续建8个,新建4个,总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总投资1.33亿元。2019年固定资产目标任务4520万元,截至目前完成投资4088万元,完成率90.45%。一是学前教育建设项目方面。总投资2137万元,实施了学前教育建设项目5个,建设面积7648.72平方米,现累计完成投资1650.7万元,入库项目1个,2019年完成投资487.7万元。截止目前,贵德县河阴镇七彩雨幼儿园、贵德县尕让乡希望中心幼儿园、贵德县河东乡王屯启蒙幼儿园、河西镇当车中心幼儿园4所已完工并交付使用,贵德县幼儿园主体施工,计划20207月底竣工。二是义务教育建设项目。总投资1.12亿元,实施中小学建设项目7个,建设面积26757.92平方米,现已累计完成投资5512万元,2019年完成投资3601万元。截止目前,贵德县河阴小学建设项目、贵德县常牧民族寄宿制小学、当车民族寄宿制小学、贵德县民族寄宿制学校、民族完全小学两栋教学楼等已完工并交付使用,贵德县民族完全小学二期、援建项目完成主体施工。

亮点六:学前教育显活力。一是教师培训力度前所未有。2019年一年学前共计359名参训人员参加了各类培训,参训率达到103.7%,教师参加培训的人数和规模为历年最高。积极开展参加国培教师到各园二次培训,摒弃以往个人得到提升,不能将先进理念进行推广的弊端。扎实开展推普脱贫工作,对全县195名普通话不达标的幼儿教师进行为期10天的专业培训。目前,全县在岗的所有幼儿教师普通话水平均达到二级乙等以上,全部符合从业要求。二是幼儿园结对帮扶工作成效显著。探索建立了大幼儿园、心幼儿园结对帮扶小幼儿园薄弱幼儿园的结对帮扶工作机制,20198所大园结对帮扶15所规模较小的幼儿园,重点从学前教研、教师顶岗支教、送教下园、物质帮扶等方面进行长期结对帮扶,帮助结对幼儿园完成等级升级,规范保育教育模式,努力打造“一园一品”。截止目前,开展各类结对帮扶活动20余次,送教上门10余次,组织现场教学观摩3次,帮扶厨房设备、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折价2万元。三是补齐短板工作取得新实效。为提升各类幼儿园办园管理和保教水平,以县政府名义制定出台了《贵德县幼儿园管理办法》。同时,及时更新和配备各幼儿园设施设备,县政府投入287万元为全县幼儿人数在50名以下的30余所幼儿园配备了大型户外玩具、厨房设备、电脑、午休床等教学设备和生活设施,有效缓解了我县幼儿园游戏设备和办公设备不足的问题。

亮点七:依法行政抓规范。一是加大各类学校安全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基本要求,紧紧围绕“和谐校园”建设目标,持续推进“扫黑除恶”、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学校食品安全监督排查等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师生及校园安全。期间,联合市监、卫生、农牧等部门对全县12所学校和77所幼儿园的食品卫生、校园安全等工作,开展了6次集中检查。同时,制定出台了《贵德县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安全监控平台管理规定》,定期组织各学校开展安全维稳突击检查、应急演练和主题班会教育,并通过利用班级微信群、QQ群、“致家长的一封信”等方式,适时向学生和家长传递安全知识。二是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为进一步规范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管理监督,制定了《贵德县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重点从校外培训机构的设置条件、设置申请、审核审批、监督管理、变更与终止等方面作了硬性规定,为校外培训机构的规范设置和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建立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公示管理预警机制,并联合市监、消防等部门进行了联合执法,对存在安全隐患且无证照的15家培训机构提出了整改意见和停办处理,有效规范我县校外培训机构教育秩序。

亮点八:狠抓常规促和谐。一是民族团结取得新成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以来,教育系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工作成效,河西寄宿制学校、河东寄宿制学校、河阴寄宿制学校、河阴小学、县民族寄宿制学校、拉西瓦民族寄宿制小学、常牧民族寄宿制小学、新街寄宿制小学、当车寄宿制小学9所学校被评为州级示范学校;全县12所中小学校及1所幼儿园均被评为县级示范学校;河西寄宿制学校校史馆成为首个州级民族团结进步学校教育基地。二是全面推进普法工作。针对新时期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把普法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建立了以校长室为龙头,以德育处、教学管理处为主体,以党、团、队组织为依托的学法、普法工作队伍,完善了法制宣传教育网络体系。学校加强了与当地公、检、法部门的联系,在当地专职法制教育工作者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工作,聘请了兼职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进一步加强了对全体师生的法制教育工作。认真制定了2019年度普法计划,采取多种形式深入持久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重点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教育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法规,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不断提高法治意识和法律水平。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