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德:一次美颜·一本楹联·一场行动
每一次行走在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都能发现这座城市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加宜居了,城市的那份历史厚重感又加深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热烈了……
贵德人民把专项治理活动、楹联书籍的发行以及“乡风文明”行动串联起来,把精神文明建设,内化为共同的信念,外化为一个个具体而微的行动,“白色污染”专项整治,塑造着城市的美;贵德楹联,蕴含着城市的美;“乡风文明”,沉淀着城市的美……
正是这一点一滴,推动着一座现代化城市的文明进程,塑造着一座城市的城市精神,也正是这一点一滴,附着在城市中的人文精神由“盆景”变成“风景”,由“风景”变成“风尚”,一张一弛、一呼一吸,贵德大地文明的脉搏跟随时代一起跳动。
一次“美颜”,为城市提升绿色“气质”
您好,拿个塑料袋,把东西包装起来……”“不好意思,我们现在不提供塑料袋,您可以购买环保购物袋……”如今,随便走进一家贵德街头的商店,都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
今年7月17日,贵德县举行了“不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从我做起”活动启动仪式,贵德县各机关、乡镇党员干部以及企业、个体工商户都签字承诺。同时,贵德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与农贸市场经营户、商场超市负责人签订了《不使用、销售、提供一次性塑料制品承诺书》,从源头进行治理,杜绝白色污染。
随后,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成立了5个工作小组,每天对农贸市场、蔬菜大棚、超市进行巡查,对一次性塑料制品进行收缴;并且在“贵德政府”微信公众号内设立曝光台,对仍然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行为进行公开曝光;还对各大超市、食品生产企业等进行责任约谈,要求他们带头抵制白色污染,将一次性塑料袋全部更换为环保购物袋。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张志斌说:“现在,各大超市将一次性塑料袋、塑料盒、连卷袋等全部替换为环保的牛皮纸袋、网兜,虽然商家成本有所上涨,但为了建设生态、绿色贵德,人们也都愿意贡献出一份力量。”
“由于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常抓不懈以及全县上下的积极配合,短短三个月时间,整治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目前全县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的行为已经全面停止,为推动实现‘五城同创’和‘全域无垃圾’示范县打下坚实基础。” 张志斌说。
一本楹联,让文化诗意地栖居在大地
2017年7月,贵德县文联向全国楹联爱好者有奖征集“天下黄河贵德清”的主题楹联,两个月内,收到了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600余名楹联专家和楹联爱好者撰写的2300余副楹联,最终由青海省的专家学者对应征作品进行评选审定,将获奖作品装订成书。
今年10月26日,贵德县第一部楹联文献——《贵德楹联集》在西宁举行了首发仪式。正如青海省知名词赋专家罗子云在序言中所写:“贵德县文学艺术联合会征集贵德地域文化景观楹联,确实是一种敢为人先的创举。”这也是贵德县在文化建设中一项不可小觑的成果。
新时代呼唤文化的新表达。县文联副主席胡跃岗说:“我国是诗歌的国度,楹联的故乡。婚丧嫁娶、开学开业以及传统节日,常常都要用到楹联,使得这一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不仅没有失传,反而愈加绽放异彩。而此次征集的贵德楹联,人们或是亲历贵德,或是上网查阅资料,将自己的情感浓缩在方寸之间,用现代人的审美特质对传统自然景观进行表达,勾勒出每个人心目中贵德的样子,并赋予这些景观新的文化内涵。”
楹联与当地名胜古迹总是相辅相成,风景名胜除了本身的历史文化价值,楹联也增加了它们多重的审美价值。胡跃岗说:“贵德境内的许多风景名胜,如果缺少楹联对其的解读和升华,则难以引导游客们进行深层次的审美,这将会是一种遗憾。”
或许因为一副楹联,让我们对一座城市产生莫名的向往,文化就是一块巨大的磁场,吸引着人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让有的人心向往之,让有的人对此地产生一种情感上的依恋。
一场行动,文明带来更多守望相助的情谊
今年以来,贵德县以移风易俗为重点,深入实施乡风文明行动,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贵德县制定印发《贵德县乡风文明行动实施方案》,建立了县直机关、乡镇、村、社区等各层面乡风文明行动达标测评体系,推进全县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工作的有序开展。
贵德县河阴镇党委组织委员赵青艳说:“为了贯彻落实全县‘乡风文明’行动,我们全镇41名党员干部职工签订了移风易俗承诺书。全镇大力倡导婚丧事宜简办、白事不宴请的文明新风尚,不久前我们同事的亲人去世了,丧事没有大摆宴席,我们每个人都只随了五十元,无论是领导还是群众都一视同仁,现在,‘小事不随礼,随礼不过百’的良好风气在全镇已经形成,也遏制了红白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攀比跟风、人情消费持续攀升等现象。”
同时,全县还设立“乡风文明榜”,公开上榜表彰先进、曝光陋习。
在河阴镇古城社区,楼院墙上的“社区善行义举榜”吸引行人流连驻足。古城社区党支部书记文化伟说:“这些都是居民推荐、社区工作人员用心挖掘的好人好事。以居民身边鲜活的好人好事代言社区文明新风,在社区形成了‘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的浓厚氛围。”
除此之外,贵德县各村(社区)还开展“道德讲堂”,授课者或播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小短片,或者讲述身边关于诚信建设、移风易俗的小故事,这都是对群众进行思想上的洗礼。
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乜霞说:“现在,我们也越来越重视过好‘我们的节日’,让我们自己的节日充满仪式感,比如中秋节、端午节,各个村(社区)都会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来庆祝,让每一个人都能寻到自己的‘根’,通过这些活动,邻里之间不再冷漠,有更多的守望相助的情谊。”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