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德县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近年来,贵德县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改革创新,扎实推进文化体育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节庆文体活动逐步形成品牌化。积极主办并成功承办中国•青海国际(冬季)抢渡黄河极限挑战精英赛、黄河文化旅游节、“中华水塔”国际越野行走世界杯赛(贵德站)、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贵德赛段、贵德国家地质公园国际自行车速降赛、首届青海千姿湖皮划艇邀请赛等品牌文体活动,并以各类文化体育活动为平台和载体,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了文化旅游业的生机和活力,有力提升了贵德文化旅游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基层文体活动逐步走向传统化。在成功举办传统重大节庆文体活动的基础上,群众自发参与的基层文体活动逐年增多,每年举办元旦、春节系列文体活动、全省篮球邀请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传统“六月会”、乡镇农牧民运动会、校园文化艺术节、“两神相会”展演等文化体育活动,并已形成传统。每年“送戏下乡”、送春联、电影放映、书画摄影展等活动已成为常态化,形式多样的基层文体活动向形成传统转变,既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搭建了各族群众最直接、最稳定、最有效的交往交流交融平台。年初以来,开展文化“三下乡”演出32场、周末广场演出23场、农牧区电影放映516场(次)。
公共文化服务逐步实现普惠化。加强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25亿元的县全民健身中心建设项目稳步推进;投资900万元的常牧镇、河西镇、新街乡足球场建设项目已完工。37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宣传文化示范县建设项目和县文化馆、图书馆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健全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乡镇综合文化站、农牧家书屋、文化进村入户工程、全民健身工程覆盖率达100%,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76.4%。认真实施“文化进村入户”和体育健身器材发放工作,累计为全县各村社发放500余万元的文化设备和健身器材,实现了村村有文化体育活动场所、村村有文化体育设施的目标,全县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文化遗产保护逐步完成体系化。划定了河阴清真寺等1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多勒仓红教寺等1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全县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473处,其中世界级文化遗产1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6处。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同时,加强非遗传承人保护,成功申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1名,申报青海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项,申报海南州第二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项,申报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4名。
文体事业发展逐步趋于产业化。不断发展壮大文化企业实力,以唐卡制作、手工艺品制作、民族工艺品、传媒网络、餐饮文化、旅游文化、业余文艺团体为主的7大文化产业类型共计56家文化产业从业单位健康发展,建成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处,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率连续5年超过20%。文体产业初具规模,全县已登记文化体育相关企业9家、个体工商户14家,文体产业总规模达到1.1亿元,累计创造增加值8000余万元。特别是贵德国家地质公园、贵德国家湿地公园等企业积极举办各类品牌体育活动,引领全县体育产业蓬勃发展的示范效应不断显现。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