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德县2017年各项重点工作亮点纷呈
2017年,贵德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党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青藏高原旅游名县的奋斗目标,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创新作为、奋力争先,呈现出经济发展、生态文明、民生改善、政治清明的良好态势。
项目建设迈上新台阶。紧抓国家政策机遇,加大项目争取力度,持续扩大投资规模,投资43.55亿元实施了通用机场、全民健身中心、养生养老示范基地等346项重点项目。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在黄河文化旅游节、“青洽会”等招商活动上签约招商项目12项,协议引资13.7亿元,到位资金5.72亿元,同比增长12.3%。充分调动民间资本参与地方建设的积极性,全县民间投资占到县属固定资产投资的39%。
农牧业结构持续优化。深入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四区一带”农牧业区域布局,大力实施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1亿元实施了黄河干流防洪工程、牧区畜棚建设等农林牧水项目75项,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有序开展,已建成1个县级公共服务中心、5个乡镇服务点和72个村(社区)服务点。累计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341家、家庭牧场161家,农牧民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持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粮、经、饲三元比例调整为41:36:23,累计流转土地8.5万亩、草场86万亩,被评为全国冬小麦种植示范县。
旅游开发提质增效。重点实施了古城保护开发、国家地质公园改扩建、千姿湖生态旅游建设项目等18项重点旅游建设项目,全县旅游基础设施更趋完善。成功举办了黄河文化旅游节、国际越野行走世界杯赛等重大节庆赛事活动,形成了民俗、节庆、赛事、体育“四位一体”的文、体、旅融合发展格局。加大旅游环境整治力度,探索开展旅游“1+3+N”执法新模式,严厉打击欺客宰客等旅游违法行为,进一步提升了全县旅游整体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全年接待游客4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05亿元,同比增长均达25.4%。
绿色工业逐步崛起。持续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创业园建设,截至目前达成入园意向企业27家,预计园区产值达1.06亿元。布绣嘎玛等3家企业对外贸易出口达58.7万美元,贵德本土产品知名度不断扩大、贸易额持续攀升。做强各类主题园区,总投资4.9亿元的宗喀部落贵德民俗文化旅游扶贫产业园、敦纳丝路藏文化创意产业园正在抓紧实施。累计培育市场主体达6304家,进一步增强了全县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城乡建设提档升级。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投资8.6亿元的营盘路、友谊路、珍珠路、丹霞大道等市政道路和乡村道路建设项目稳步推进,城乡公路通畅能力进一步提升。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投入资金1.16亿元,扎实推进张家沟等8个“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投资1.94亿元的农村危旧房改造项目全面完工。投资4.5亿元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进展顺利。以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引进有实力的北控城市服务投资有限公司,扎实开展市政基础设施维护、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城镇卫生全天候保洁等工作,构建了“全方位覆盖、市场化运作、群众认可满意”的城乡环卫工作格局。严厉打击违法建设行为,年内拆除违章建筑面积达2.1万平方米。
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扎实推进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完成封山育林1万亩,实施天然林保护、公益林、经济林造林2900余亩,绿化村庄7个。全面开展河长制落实工作,梳理确定了贵德县乡镇、村级责任河长名录,构建了县、乡(镇)、村三级河长责任体系,实现了全县19河1湖责任区域全覆盖。合理划定全县畜禽规模化养殖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优化畜禽养殖产业布局、降低农村面源污染。严把建设项目环保准入关,环评执行率和“三同时”执行率均达100%,全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控制在省州下达指标内,“蓝天、碧水、丹山、绿地”的生态名片更加靓丽。
民生保障普惠共享。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大力实施“九个一批”行动计划和“十个行业”专项扶贫措施,在全省率先与金融机构签订了15.6亿元的建档立卡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融资协议,投资13.2亿元实施了贫困村道路畅通、饮水提升、住房建设、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县道路硬化、安全饮水、电力供应、通信保障基本实现全覆盖,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8个村达到退出条件、2242名贫困人口具备脱贫条件。全面推进全国健康扶贫示范县创建和省级公立医院示范县建设,积极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达到68%,卫生服务能力和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升。
改革红利持续释放。积极开展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科学调整、合理设置事业机构,年内撤销、整合、规范事业单位39个、调整新增27个。扎实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全县98%以上的小型水利工程明确了产权主体和管护责任。制定下发《关于在新形势下深入推进全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施意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公开招录幼教86名,有效解决了5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幼教师资不足的问题。积极推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整合14个部门36项涉企证照事项。积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入额法官、检察官25名。大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简化了12项户口办理审批程序,极大地缩短了办理时间,方便了各族群众。
民族团结进步成果丰硕。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九进”活动,谱写了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稳定的生动画卷。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构,建立了多部门参与的交通肇事、医患纠纷、劳动争议等行业调解委员会,进一步拓宽和畅通群众合法利益诉求渠道,有效避免了信访积案发生。坚持把培育、挖掘和宣传先进典型事迹作为创建工作的重要基础,积极在各行各业各领域树立典型、培育示范,树立示范单位40个,培育州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个。
党的建设坚强有力。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创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先后树立了多个不同领域党组织执行落实“三会一课”等制度的标杆典型。构建“微短信平台+网站+报刊+电视”四位一体党建工作宣传网络,形成了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党建的强大声势。精心打造“三位一体”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实践基地,全面推行党员干部“政策理论培训+党性教育+实地体验”教育培训新模式,顺利完成了农牧民党员及村(社区)“两委”班子主要负责人全员轮训工作。圆满完成村(社区)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组织意图人选均以全票或高票当选,顺利实现了州委“三无三好三满意”目标。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