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德县河阴镇新东路社区:真诚服务造就“五星社区”
寒冬时节,滴水成冰。贵德县新东路社区的小南街住宅区内,三三两两带着红袖章的社区工作人员正在巡查。这几年小区的治安好了、环境美了、居民更加文明了……很多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这支社区服务队。
贵德县南小街84岁高龄的老党员穆正明在志愿者的陪同下来到社区办,称赞社区开展的“早看窗帘晚看灯”活动非常好,让空巢老人有了幸福感。为切实做好社区内空巢老人的照顾问题,该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开展了以“以志愿者组织为载体,以关爱空巢老人为主题”的“早看窗帘晚看灯”社区志愿者关爱空巢老人活动。该县确定社区党支部的党员、网格员和部分志愿者为志愿行动人员,按照“就近、方便、易行”的原则确定各自被关爱对象,在每星期的周二和周四,分别对这些空巢老人上门探视,有特殊要求的空巢老人另行协商确定。定期到老人家敲门问候,照顾老人日常生活;定期陪老人聊天交流,开展老人心理疏导,社区的这项活动受到广大群众一致好评。
不仅如此,视力不佳的穆正明老人想了解一些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内容,也是社区工作者主动“送学”上门,不仅给老人送去了收音机,还给老人一一解读着报告的精神。每当说起这件事,老人总是竖起大拇指,一个劲的说着“好啊,他们就跟我的亲闺女一样”。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由于拆迁改造、环境治理、老旧小区改造等引发的社会矛盾日益增多,群众对社区的服务功能、服务内容、服务形式都提出了新要求,对社区治理也提出了新挑战。2015在对该社区在对辖区内低收入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及时清退不符合低保条件200余户。无奈这些清退人员对低保金的依赖性很强,觉得清退自己很委屈,情绪波动较大,所以每天来社区反映情况。社区工作人员不仅每天在办公室里忙的是焦头烂额,还要上门送政策、送法律。在工作人员的耐心细致的讲解下,大家对新政策有了了解,新东路社区党委书记余英梅说:“通过对申报低保对象的经营状况和收入的认定,对准入门槛严格的把关,目的就是确保我们更加精准,保障了我们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使他们的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据悉,社区范围内的南小街等辖区多为老旧小区,基础设施薄弱,社区在千方百计、不遗余力地增加社区硬件投入的同时,也在小区治理软环境上下实功,成为了贵德县社区建设的一个成功典范。
近几日,余英梅一直在忙着社区“高龄补贴”发放的事情,每天要打几十个电话,主动给一些社区居民介绍新政策介绍。社区回族老人喇文华每天都爱到社区来和工作人员主动聊天,因为他觉得,这里就跟家里一样温暖。
童世菊以前是河阴镇日间照料中心主任,每天的任务就是给老人们做做饭,陪老人们散散心。去年11月份,她被安排到新东路社区担任居委会主任,初到人口多,居民新,邻里之间不熟悉的居民聚集区,童世菊所面对的新问题也比较多。她就和其他社区干部一起,首先从入户走访开始了解居民所需所求,建立常住人口卡,逐渐让居民对社区工作有了认识,愿意与社区干部交流。“在社区工作的一年多时间内,让我有了很大收获。”童世菊说,在慢慢的学习之中,是其他同事教会了她要和居民们交流中要扑下身子来,从居民的角度出发投入感情慢慢交流,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近年来,新东路社区为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桥西区经过长期探索和完善,形成了“一推二改三服务”(推进社区工作、改进工作作风和学习方法、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服务弱势群体)的社区管理模式。为社区居民解决各类生产生活问题千余件(次),受益群众近两千余人(次),极大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水平。“一推二改三服务”社区治理模式,转变了基层干部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下一步,该社区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继续深化和提升社区建设水平,挖掘探索创新社区治理模式,让百姓在改革发展中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记者/肖玉珍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