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乡“四二六”工作机制力促“第一书记”更好发挥作用
贵德县河东乡党委积极探索出了“四个机制保驾护航、二级管理把脉问诊、六项制度监督督促”的“四二六”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驻村干部的管理,确保“第一书记”驻得下、蹲得住,充分发挥脱贫攻坚“排头兵”作用,为全乡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重要保障。
通过“党委牵头、集中‘会诊’、互评互检、进行捆绑”的四个机制,针对例会上“第一书记”提出的困难,列出问题清单,党委召开专题会议,逐一进行销号,乡扶贫办对已销号的问题进行逐一回访,确保问题实实在在得到解决;乡分管扶贫和“第一书记”管理工作的领导及扶贫办对阶段内脱贫攻坚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后进”村,集中人员到村开展“会诊”,帮助找准问题,拟订整改措施,并提交乡党委监督整改。对整改不力、推诿扯皮的严加问责;各扶贫工作队成员对15个村的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互检,直接到贫困户家中,与贫困户面对面交谈,一方面考核扶贫工作队工作,查看建档立卡贫困户识别是否精准、贫困户对扶贫工作有无意见;另一方面调查群众满意度,了解群众对扶贫工作真正的想法。推进“3+1”捆绑机制,将包片、包村、村党支部书记和“第一书记”作为开展工作的一个整体,促进各项工作相互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先后制定了《河东乡“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日常管理及考核办法》,明确乡党委和村党支部为管理主体,坚持两级管理主体定期督查检查与随时监督检查相结合的原则,将驻村干部在岗,协助村“两委”开展工作、关心群众生产生活、推动经济发展、维护和谐稳定等工作列入监督检查范围,以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将“第一书记”作用发挥不断推向深入。乡党委以定期进行督促检查和不定期召开座谈会的方式,了解掌握扶贫工作队工作情况,交流工作经验,研究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且要求乡党委做到重点工作同安排,同部署,有计划地交任务、压担子,采取不打招呼随时“访”、不听汇报随地“查”、不拘形式随机“测”的方式,对“第一书记”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为使“第一书记”放下架子、沉下身子,主动进位,服务群众,全方位多功能发挥作用,乡党委严明工作纪律,细化管理措施,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健全了监督检查、工作月报告、信息收集登记、考核奖惩、请销假轮休、激励保障等六项制度,不断完善了监督管理机制。同时,制定工作方案、优化工作条件、协调解决问题等措施,积极为“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力促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作用发挥。贵德讯(张万沛李海霞)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