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德县拉西瓦镇创新搭建“四个课堂”着力破解农牧民党员教育培训难题
今年来,贵德县拉西瓦镇党委针对农村牧区党员教育培训组织召集困难、培训方式单一和培训效果不显等问题,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强化工作举措,创新搭建“四个课堂”,着力打造农牧民党员学习教育培训工作升级版,不断提高农牧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整体水平。
“网络课堂”立体化,实现农牧区党员学习培训全覆盖。充分考虑农牧区党员群众的学习需求,结合各村资源禀赋、生产要素、产业发展和党员结构差异,有效依托农牧区远程教育站点,坚持将党员群众文化素质提升与生产技能提高两者相统一,引导各村党支部精心制定党员群众“学习菜单”,挑选优化学习内容,持续对农牧区党员群众开展全方位、立体式教育培训。同时,统一印制发放了《拉西瓦镇农牧区远程教育站点观看纪录表》,制定设备管理、信息反馈、管理员职责等基础性管理制度,形成以制度管人、管设备、管培训的工作机制。截至目前,各站点组织集中学习150余次,参学党员达600余人次,参学学时达350余小时。
“信息课堂”实时化,解决农牧区党员学习培训集中难。充分依托微短信群、微信公众号、QQ群等新媒体延伸面广、时效性强等特点,组建了拉西瓦镇党员干部学习交流微信、QQ群和拉西瓦镇人民政府微信公众号,及时将一些优秀党课和最新学习资讯推送到微信群和公众号的同时,组织全镇所有党员关注了县级“梨都党建”公众号,有效解决了党课教育形式单一、集中培训成本高、人员组织集中难等难题,真正实现了农牧区党员群众外出务工随时学、田间地头闲暇学。截至目前,微信群和微信公众号已发送“每日一课”系列内容30余条,其他学习内容50余条,受教育人数达450余人次。
“实践课堂”示范化,确保农牧区党员学习培训实效性。充分依托兄弟乡镇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特点,适时组织全镇机关干部、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农牧区党员、致富带头人、村级后备干部和“两代表一委员”,到河阴镇大史家村光荣历史展览馆、河西镇团结村花田美地示范园、尕让乡二连村和松巴村党建促乡村旅游示范点、新街乡“一村一品”产业发展示范基地以及本镇昨那村“党建+民族团结”展厅等一些县域示范样板村开展现场观摩和实践教学活动,推动实现了党员教育培训“党性教育+实地观摩”双驱动和从“课堂领学”到“基地促学”的转变。截至目前,组织开展实地观摩交流6次,召开座谈学习讨论10余场次。
“流动课堂”灵活化,做到农牧区党员学习培训形式新。紧扣农村牧区党员群众居住分散、不易集中的问题,结合开展“党内组织生活规范年”活动和农牧民党员集中轮训工作,适时组织镇班子成员、分管领导、包村干部等组成流动宣讲队和“帐篷课堂”,定期进村入户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各项惠农惠民政策、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变迁、农牧业实用技术等知识,切实使送教上门、流动授课成为服务党员群众“零距离”的重要形式,推动实现了党员教育培训“政治理论学习+生产技能学习”两不误和从“集体浇灌”向“精准滴灌”的转变。截至目前,圆满完成了全镇10个行政村200余名党员的集中培训工作。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