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海南州人民政府

政府工作部门

各县政府

智能机器人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贵德新闻>详细内容

互助资金社农牧民自己的“致富宝库”

来源:海南报 发布时间:2017-06-13 浏览次数: 【字体:

本报记者/肖玉珍

  把财政扶贫资金注入每个村的“互助资金合作社”,帮助贫困户获取小额到户贷款,发展各项扶贫产业。
  今年来,贵德县探索出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把发放给贫困村的专项补助资金变成“可再生”的扶贫资源,带领贫困户创造出源源不断的长效增收效益。
  63日,记者在县级贫困村——河东乡阿什贡村看到,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洛巴家的羊圈里,五十几只绵羊膘肥体壮。他说:“多亏村里的‘互助资金社’借给我一万元钱买回这些羊羔,年底就能卖个好价钱了。”
  自从该村成立“互助资金合作社”后,目前已有35户和洛巴一样的村民,从“互助资金合作社”借出了35万元发展牛羊育肥产业。目前,村民们为签订合同、购买牛羊等忙得不可开交。
  村民多杰仁欠前不久从村资金互助社借到1万元购买了两头牛,解了燃眉之急。他告诉记者,村民向银行申请贷款,要跑到几十公里以外的县城,申请贷款又常遇到程序复杂、放贷时间长等问题,而资金互助合作社采用村小组联保的形式进行信用借款,从申请到审批到最后提款只需两三天,方便快捷。“这笔贷款帮我们打下了致富的基础,明年这两头牛就会变成三、四头牛,有盼头了!”多杰仁欠说。
  然而,互助资金合作社的资本金如何“可再生”呢?阿什贡村互助资金合作社会长更嘎介绍,贫困户通过互助资金合作社借出的“本金”产生“效益”后,就把“本金”归还给互助资金合作社,互助资金合作社再把“本金”借给下一个贫困户。“给贫困户发放一笔扶贫资金,可以解决家庭的一时之困;而用扶贫资金带领大家发展产业,却能变成一条生财之道。”更嘎说,直接发放扶贫资金只能起到短期脱贫作用,只有让贫困户拥有“造血”能力才能真正实现脱贫。
  那什么样的人才能借到这笔资金呢?更噶拿出了借款人资金用途评定表,其中包括借款用途这一栏,明显标记了资金只能用于种植业、养殖业、开设商铺、加入合作社、农用车或农机具购置等,至于用来购买汽车、房产等,没有还款能力和还款信用差的村民则不能通过申请。
  除此之外,贫困村里的非贫困户也可向“互助资金社”贷款,扩大自己的产业用来带动贫困户脱贫。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