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海南州人民政府

政府工作部门

各县政府

智能机器人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贵德新闻>详细内容

一位驻村第一书记的承诺

来源:海南报 发布时间:2017-05-22 浏览次数: 【字体:

本报记者 肖玉珍

  路宽了,灯亮了,树绿了,有了产业支撑,有了活动场地,有了购物场所;打架赌博的少了,崇尚科学健康生活的多了,牧民的生活环境明显改善,文化素质显著提高,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515日,记者走进贵德县常牧镇切扎村,一个崭新建设的新农村展现在眼前。
  而在两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村里到处都是断头路,一下雨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水泥路”,村民出村得穿胶鞋。
  “多亏了多书记,我们村才有这么大的变化!”村里的贫困户扎西东主对记者说。“多书记”名叫多科,201510月入驻该村,是州无委会驻切扎村第一书记。
  要想富,先修路。多科与村两委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其中第一批资金投资150万元,实施了10公里的村级主干道硬化路,解决了全村人出行难的问题;这条路相比以前的土路又直又宽,所以村民们又喜欢把这条本村通往上兰角村的硬化路称作“切兰高速”。
  他从201510月到任后,面对的是一个脱贫任务十分艰巨的重点贫困村,这个汉子没有退缩,暗下决心,认为只有迎难而上、扎实苦干才会打开工作局面,才能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从入村的第一天起,他就一边开展常规工作,一边重点走访群众代表,只要群众需要帮忙解决的事情总是来者不拒,小到写个证明,大到办理合作社、互助社、家庭牧场、幼儿园等各类手续,他都会亲力亲为带着乡亲们奔波在各行业间咨询办理”。常牧镇副书记张伟东说起多科时一个劲的直竖大拇指。
  做贫瘠乡村开拓者
  “这是我们村的幼儿园,怎么样?漂亮吧!”村民松太加站在新修的村幼儿园门口,一脸自豪地说。说起这个幼儿园,还要多亏了多科书记,作为一名父亲,他深知幼儿教育在孩子生涯中的重要性。为了让贫困村的孩子们不输在起跑线上,他积极衔接州政府办,出资9.2万元为该园购置了各类生活设施,并聘请了园长、教师及厨师。现在31名学前儿童每天都在这里快乐地成长。
  驻村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先后投资185.36万元实施了切扎村德吉堂和瓦日堂片区人畜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全村人畜饮水困难问题;投资150万元实施了村级主干道硬化路10公里,解决了全村人出行难的问题;投资60万元实施的18户无电户用电工程,解决了村民用电难的问题;投资230万元完成30户(每户76.6平方米)无群众自筹的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32万的村级综合办公服务中心(7197.2平方米)于201511月全面竣工。
  做美丽乡村引路人
  针对该村产业发展低,未形成规模的现状,他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把畜牧业作为切扎村的主导产业,以“扶上马,送一程”的理念,切实在发展主导产业上下功夫,求实效。常牧镇切扎村的首家家庭牧场——德勒家庭牧场的成立不仅带动了村里过剩的畜产品加工,还带动斗浪本、增毛才让、才郎本等3户贫困户(10人)积极参与到畜产品的生产销售环节,实现了年户均分红3000元增收效益。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变了村里人的想法,让大家切切实实地看到了产业发展带来的效益,从而使越来越多的牧民找到了的增产增收的法子和脱贫致富的路子。“要不是政府的扶持和第一书记的指点,我都没想过自己会创业当上老板,现在每月能分到400多元”,村民松太加说。
  畜产品加工销售和锟锅馍馍制作等特色产业以及成立外出务工运输队是切扎村的新兴的扶贫产业。目前,已为11户贫困户办理了家庭牧场营业执照,劳务经纪人资格证正在办理中,随着精准扶贫力度的加大,常牧镇及周边成立了20多家专业合作社,30多家养殖场,50多个家庭牧场,为满足本村合作社牲畜冬季饲料及常牧周边养殖户饲料需求,同时增加贫困户收入,拟在本村合作社附近开办饲料加工厂,目前该项目正在积极争取当中。村级主导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
  做基层群众贴心人
  多科的父母现已年迈,两个小孩分别为2岁和6岁,爱人又在医院上班,平时非常忙,照顾家人非常吃力。从儿子、父亲、丈夫、第一书记几个角色中,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做一名合格的第一书记,尽自己所能带领切扎村群众脱贫致富。他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扎实有效的工作作风、平易近人的处事态度以及爱民亲民的为人品格,赢得了民心。2016年年底,因工作原因,多科调回原单位,不再担任切扎村第一书记。村民们得知这一消息后,便立即选出村民代表,随后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到州政府办公室请求继续将多科留在村内担任第一书记。这一举动深深打动了多科,他毅然返回切扎村,再次挑起了第一书记的重担,也更加坚定了他带领全村群众一起脱贫致富的决心。
  用行动诠释忠诚,用事业点燃激情,用执着书写精彩。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切扎村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这个汉子对农牧区精准扶贫工作的热度没有减,追求没有变,脚步没有停。在临近采访结束时他对记者说:“今后,将继续身体力行,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优异的成绩,向组织和广大群众递交一份精准扶贫工作的满意答卷!”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