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德农牧业创特提质增产增效天地宽
2016年,紧紧围绕将贵德打造成为“全省沿黄经济带高原特色现代农牧业绿色产品核心区”这一目标,通过走农旅结合、产业融合的道路,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积极调结构、全力抓科技、主动防灾害、努力促增产,加之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兑现早、到位实,有力地促进了农牧业增产增收。全县粮食作物总产量达到3.2万吨,油料作物产量0.5万吨,完成农牧业固定资产投资3.7亿元,实现一产增加值3亿元,同比增长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879元,同比增长9%。
调优产业结构,多层次构建产业发展基地。实行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提升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水平。农作物总播面积达到21.2万亩,其中:粮食作物8.54万亩,油料作物3.1万亩,其他作物9.57万亩(其中:蔬菜5.3万亩,饲草4万亩),粮、经、饲三元比例调整为46:32:22,形成了“三河”集镇附近区域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东河流域发展设施养殖,西河流域发展设施蔬菜,黄河滩地发展露地蔬菜,“四沟”地区发展优质冬、春小麦、饲草种植和生态畜牧业,沿黄水域发展冷水养殖的区域格局。
夯实发展基础,全方位保证产业发展需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口支援藏区等重大机遇,持续推进拉西瓦灌溉工程、马什格羊水库等一批强基础、增后劲、利长远的重点农牧业基础建设项目。结合现代水利示范县建设,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在集中连片蔬菜基地配套实施了功能较为完善的喷、滴灌系统。结合三江源二期工程,实施了牧业村450座高标准畜棚、4500亩黑土滩治理和86万亩草原有害生物防控等项目。同时,加快实施农牧区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效改善了偏远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为推动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新发展方式,多角度促进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相继建成了500亩薰衣草观光园区、黄河孔雀苑(孔雀养殖规模达到600多只)、200亩玫瑰花种植基地、尼那村500亩黄桃采摘园区、二连村千亩梨园、200亩美地花田观光园区等六个园区,启动实施了源源水乡生态观光农业园区建设。通过加强园区建设,创新农业经营业态,促进了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
协调保障供给,积极稳妥推进“菜篮子”建设水平。相继建成黄河滩地、贺尔加、新街等3个千亩以上和尼那、老虎口等10个百亩以上露地蔬菜种植基地,建成百蔬园、本科等2个集中连片设施蔬菜种植基地,蔬菜温棚总数达到5695栋。全年蔬菜种植面积达到5.3万亩,蔬菜产量达到7.12万吨。结合三江源二期工程建设,在常牧、尕让牧业村新建规模化养殖小区43个,全县规模化养殖小区总数达到110个,其中省级认定标准化养殖小区40个,规模化养殖比例达到50%。全年肉类总产量达到7820吨,禽蛋2540吨,牛奶2970吨,水产品产量1435吨。
开放经营形态,创新延长新型农牧业经营体系。累计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317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4家,省级示范社8家。加大土地草场流转力度,累计流转土地7.8万亩、草场 81万亩,分别占土地、草场总面积的40%和22.3%。注重品牌培育,贵德“藏蜜”、“千姿雪”土鸡蛋荣获全省农产品展销会金奖。积极开拓市场,在西宁设立农产品直销门店3个,并加大广告投入力度,提高了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