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海南州人民政府

政府工作部门

各县政府

智能机器人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贵德新闻>详细内容

“特色产业”富乡村

来源:海南报 发布时间:2016-11-04 浏览次数: 【字体:

记者/肖玉珍 多杰卓玛

  10月底,我州大部分的农田里已呈现出了农闲时节的一派寂静景象,而在贵德县新街乡藏盖村的田野上,秋收的欢笑声和拖拉机的轰隆声交织在一起,成片的长白葱仿佛一片片绿色地毯,丰裕的藜麦穗散发出诱人的清香,在这里,到处是一派丰收的景象。
  这几日正是长白葱收获的季节,在路旁的农田里村民蔡志忠正在忙着收获自家种的6亩长白葱。由于自己忙不过来,他还以每天50元的工资雇佣了当地村民前来帮忙。在地里,蔡志忠和前来帮忙的村民有说有笑地铲挖着地里的长白葱,没过多久,他们就将长白葱打捆装到三轮车上,等着菜商来收购。“这些大葱,明天早上就会出现在甘肃省兰州市的各大菜市场了。”蔡志忠高兴的说。
  新街回族乡藏盖村居住在原藏盖台地区,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历经数次搬迁,加之村民耕地少,无草场,群众增收渠道单一等诸多因素严重制约着本村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
  2015年,在乡党委、政府的帮助下,村主任马彦和村里的种植能手打算试种长白葱看看。这一年,村里种的100亩长白葱大获丰收,每亩产量达到了5000公斤左右,即每亩可收入12000元左右。
  今年,尝到甜头的藏盖村群众积极性高涨,扩大了种植面积,47户群众共种植长白葱300亩。村民蔡守洪一直靠种地为生,他的两个儿子一个在县城里打工,一个在州技校上学,妻子因患病而失去了劳动力,一家人生活的很贫困。去年,乡党委、政府引导和鼓励村社干部及部分种植能手试种长白葱,按去年市场价格2.4元/公斤,亩均收入在12000元左右,尝试着种植几亩长白葱的蔡守洪一年下来净赚了4万余元。蔡守洪说:“今年的葱价格虽然没有去年的好,但是采购商会上门来收购,这比种粮食要划算很多,我明年还要接着种。”像蔡守洪一样,现在的新街乡已经涌现出了鱼山村的尹福、上卡村的孙录俊、下卡村的冶玉兰等一大批带头致富能手。
  新街回族乡是我州唯一的回族乡,距离县城40公里,属于州列贫困乡。这几年乡党委积极探索适应本乡特色农牧业的产业路子,将精准扶贫和产业扶贫相结合,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养鸡村、酿酒村、蒜苗村、藜麦村……在今年的“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建设中,全乡9个村特色产业播种面积达312公顷,牧业投资达到422万元。同时,农副产品借助直销店和互联网,实现了产供销一体的直销模式,远赴北上广。每个村都有自己主打的农产品及副产品加工业。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走上了致富道路。截至目前,全乡人均收入从2012年的3000多元增长到现在的6878.36元。“今年,我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涉农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活动,以‘三基’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积极探索适应本乡特色农牧业产业路子,以加快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实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为目标,全乡农牧业生产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新街乡乡党委副书记马林圃说。
  目前,麻吾惠民养殖小区、陆切绿健生态养殖场、陆切奶牛养殖场、老虎口建民牦牛养殖场、下卡莫曲沟家园生态鸡养殖场都已通过省级规模化养殖小区认定。同时,精心筹备的新街农副产品直销店在县内落户营业,实现了产供销一体的直销模式。
  从春种蒜苗、夏采芥蓝、秋收藜麦到冬育肥牛,从产品直销到“互联网+”……新街乡脱贫致富道路已越走越宽。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