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问题扭住关键,确保按期实现精准脱贫
今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坚持把精准扶贫作为最大政治责任和最大任务,坚定脱贫信心,强化责任担当,明确工作思路,细化工作措施,举全县之力,压茬推进,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强组织固根基,确保脱贫攻坚工作有序推进。一是建立健全“县乡有指挥部、村有工作室”的纵向领导机构,月例会、季督查、月报表、周情况反映、督查考评等工作机制,及时准确掌握各乡镇和行业部门精准脱贫政策措施和项目推进落实情况,督促各乡镇和行业部门鼓劲提速,加快项目落地见效。二是紧扣贫困村、贫困户需求实际,围绕精准落实13项重点工作任务,明确精准扶贫路线图、时间表和工作任务,县、乡两级签订了年度减贫目标责任书,形成了有目标、有安排、有措施、有落实的“四有”工作格局。三是开展实地观摩学习会,召开专题研讨会、推进会,谈工作落实差距、谈脱贫致富困境,拓宽工作思路、提振脱贫信心、坚定脱贫决心,解决项目落实难题,解决政策落实计划,解决部门乡镇衔接联动问题,促进工作落实。全面完成5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脱贫攻坚挂图作业工作,县级脱贫指挥中心大数据平台硬件系统已建设完成。
——强基础促发展,全力改善贫困村生活生产水平。金融扶贫方面。截至目前,全县共争取落实各类专项扶贫资金2.25亿元,已到位第一批财政扶贫资金1.38亿元,资金争取落实实现了历史最大,比“十二五”扶贫攻坚专项资金总量多出近6000万元;落实县级涉农配套资金1826万元,7月29日与国开行省分行签订贵德县建档立卡贫困村社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期)合同7.1亿元,并落实首笔贷款1000万元。各金融机构共发放涉农贷款4402万元。互助资金使用方面。已到位48个贫困村的互助资金2400万元(每个村50万元),将以贫困村成立合作社下放互助资金的方式,建档立卡贫困户可免费入社,非建档立卡户需交纳不低于300元的入社资金的形式用于贫困村入社户产业发展,根据个人申报的家庭产业发展内容及规模借贷一定数额的互助资金,每1万元收取年管理费300元,推动资金有借有还,实现循环滚动发展。易地扶贫搬迁方面。截至目前,全县已争取落实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金18280万元(已到位1.27亿元),常牧镇曲丹峪便民服务中心、教学点及幼儿园、兽医站、活畜交易市场、卫生院、道路工程、日间照料中心、200户住房建设等易地扶贫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常牧镇豆后漏村易地搬迁项目已经完成了在建工程量的50%;河西镇甘加村12户易地搬迁工作进入房屋主体建设阶段;尕让乡关加村17户易地搬迁已全面建成;原计划搬迁安置到县城保障房的585户易地搬迁项目因政策原因,现正在做项目调整等前期工作。产业发展方面。2016年,我县产业项目结合“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村级脱贫规划及2016年度脱贫攻坚目标,安排产业发展脱贫专项资金7514.46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825万元,自筹资金5689.46万元),通过贫困户量化折股方式入股到黄河少女省级旅游扶贫产业园、青海三兄弟生态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贵德吾仁香藏经雕刻有限公司、贵德县恒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16家新型经营企业和7个贫困村,以资产收益方式精准扶持“两线合一”贫困人口2425人,同时,经营主体与有意向的贫困人口签订劳务用工合同,在企业从事生产务工。完成1122贫困人口的技能培训工作,涉及电子商务、工程机械操作、建筑用工、烹饪等紧缺专业,转移贫困户劳动力近700余人,在常牧镇牧业9村形成精准扶贫创业小团队26个。行业扶贫方面。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全县各行业部门紧紧围绕各自指定的“九个一批”脱贫专项方案所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加大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建设力度。截至目前,行业部门投资2亿元,实施了贫困村道路畅通、饮水提升、农田水利、住房建设、文娱设施等建设项目。
——找准问题扭住关键,按期实现年度脱贫攻坚任务
脱贫攻坚的难点在于:一是第二批精准扶贫产业扶持资金无法落实,致使我县2016年与州委州政府签订的1722名贫困人口脱贫、6个贫困村退出的指标完成比较困难、压力较大。二是因精准脱贫各类台账建立、表格制作、脱贫攻坚挂图作业等工作挤占村公务经费较多,部分贫困村出现欠账。三是计划实施914户3303人的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因省扶贫开发局“不得组织纳入易地扶贫搬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同步搬迁的非建档立卡贫困户进城购买保障性住房集中安置”要求,我县计划结合小城镇建设安置585户的工作停滞,干部群众思想出现波动,群众易地搬迁积极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另外,因我县“三河”地区土地资源紧张,易地搬迁安置地无法落实,就地改造不符合国家移地搬迁政策,易地搬迁难度较大。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下一步我们将扭住关键问题,用足用好扶贫资金,狠抓项目落地见效,确保各项工作健康有序推进,按期实现年度脱贫攻坚任务。
(一)进一步整合行业部门资金,发挥扶贫资金使用效益。继续加大行业部门项目资金和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整合力度,加大与国开行省分行等金融机构沟通衔接力度,落实扶贫贷款资金,全力推进51个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安排项目资金时向贫困村倾斜,着力推进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搬迁扶贫、教育扶贫等重点工程,推进连片特困地区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特色优势产业、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等事业发展,努力实现贫困地区生产条件的大改变,生活条件的大改善和社会事业的大发展。
(二)进一步加强智力扶贫培训,提升农牧民脱贫致富本领。根据贵德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继续抓好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工作,提高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本领,加快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进一步扶持壮大扶贫龙头企业,大力实施产业发展项目,不断拓展和延伸农牧业产业链,积极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
(三)进一步推动社会扶贫工作,充分发挥重点帮扶作用。坚持以“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为抓手,继续开展“领导连片、部门联村、干部联户”帮扶活动,为脱贫工作提供经济、技术、人才及其他方面的支持,帮助贫困村脱贫致富。积极争取江苏省和中央有关部委、国有企业对贵德县扶贫工作的支持和投入力度;鼓励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发挥资金、技术、市场、管理等优势,通过资源开发、产业培育、村企共建、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参与扶贫开发。同时,引导激励社会各界踊跃投身扶贫事业。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