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深处果香浓
金新安摘梨。本报记者 潘玲 摄
秋日,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的果园里,果柄离枝的“啪嗒”声,奏响了秋天最脆的乐章。一颗颗饱满的果实落地,仿佛是大自然对这片土地的慷慨馈赠,也承载着当地村民的丰收喜悦与乡村振兴的希望。
贵德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边缘,这里海拔2100米至5000米,年平均气温7.2摄氏度,雨热同期、光照充足且昼夜温差大,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使其成为果树栽培的理想之地。全县1200公顷(1.8万亩)的果园里,134种果树茁壮成长,梨、苹果、桃等各类水果应有尽有,每年秋天,这里便开始唱响硕果累累的丰收赞歌。
近年来,贵德县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将水果产业作为富农的重要抓手,推动水果产业稳步发展。
8月末,记者在河西镇山坪村看到,绿油油的梨和青的红的苹果缀满枝头。村委会主任金新安望着自家的果园,满脸笑意。他的0.4公顷地里,有0.267公顷种了水果,苹果、梨、桃子等一应俱全,今年还新增了羊角蜜、哈密瓜等水果品种,一年下来,仅水果收入就有3万元左右。在山坪村,像金新安这样依靠水果种植增收的村民不在少数。村里通过党支部引领,鼓励村民发展多元化种植,不仅丰富了农产品种类,还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农民收入。
在河西镇贺尔加村,来自陕西省的朱联产也取得了丰收,这是他一家子在贵德的土地上耕耘的第九年。他种植的两公顷桃子,有20多个品种,畅销周边地区,成为远近闻名的种桃大户。
“同样的品种,在贵德种出来的比在咱陕西老家种出来的好吃,更甜!”说起为什么来到贵德县种桃,朱联产对贵德县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充满赞誉。
为了进一步提升果农的种植水平,贵德县充分发挥科技赋能作用。今年年初,河西镇引导成立由西山湾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牵头、樱桃种植企业参与的樱桃产业村企联合体,并组织专家开展施肥、修剪、拉枝、授粉、施药等技术培训,专家们耐心讲解每一个实用知识点,让传统农耕方式不断升级“新本事”,以尽快提升基地和散户种植的樱桃品质,为水果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此外,贵德县还注重延长水果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县内的青海黄河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龙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部分水果加工成果汁,拓宽了水果的销售途径。软梨产业联合体则深耕深加工,研发出冻梨、梨膏等产品,让“老果子”开辟了新销路。近年来,贵德县长把梨、贵德软梨、贵德苞谷杏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贵德县长把梨、贵德软梨获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牌效应不断凸显,进一步提升了贵德水果的市场竞争力。
贵德县不仅水果产业蒸蒸日上,还围绕水果产业发展乡村旅游。每年梨花盛开的季节,吸引了大批游客观赏。游客们春天赏梨花,秋天摘果实,体验乡村生活的乐趣。当地的农家乐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服务,带动了村民增收。
从果园到餐桌,从田间到景区,贵德县走出了一条产业富农的乡村振兴之路。果柄离枝的“啪嗒”声,是丰收的旋律,更是贵德县乡村振兴征程中激昂的音符。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贵德县的乡村将更加美丽富饶,村民们的生活也将如这满园的果实般,甜蜜又红火。贵德县将继续深入挖掘产业潜力,让水果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加速实现。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