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牧镇:一场牧业会“比”出乡村振兴新活力
时值八月,常牧迎来最美时节,绿草如茵的草原上,牛羊成群、牧歌悠扬,尽显高原牧区的壮阔与生机。连日来,都秀、拉德等村结合自身产业特色与文化底蕴举办集竞技趣味、产业展示、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农牧民运动会暨种畜评比活动,不仅为农牧民搭建了展现风采的舞台,更以生动实践勾勒出乡村振兴提质增效、民族团结的新图景,奏响了常牧儿女携手奋进新时代的和谐乐章。
近年来,常牧镇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持续深化基层治理,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依托都秀村“党旗辉映・和美乡村”、拉德村“三抓三促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等特色品牌,不断夯实组织基础、提升服务效能。通过农牧民运动会、文艺汇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有效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将其转化为推动乡村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的坚实力量。
“呜——”随着一阵清脆的牛角号声,都秀村农牧民运动会暨种畜评比活动在风光旖旎的龙王池正式启幕。此次活动精心策划、内容丰富,既设置了抱沙袋、赛马、射箭、拔河等传统竞技项目,让古老的游牧记忆在赛场重现;又安排了传统服饰秀、民歌演唱、篝火锅庄等充满民族风情的表演环节,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赛场上,参赛牧民们精神抖擞、斗志昂扬,始终秉持“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精神,在赛道上疾驰、在箭靶前瞄准、在拔河绳两端发力。赛场边,前来观赛的群众热情高涨,呐喊声、助威声、欢呼声此起彼伏,与选手们的拼搏身影交织成一幅充满活力的生动图景。
当夜幕缓缓降临,草原的热闹氛围依旧不减。《牦牛舞》的欢快节奏点燃全场热情,《吉祥颂》的悠扬旋律在夜空回荡,极具地域特色的表演赢得阵阵掌声,群众自发围拢在熊熊篝火旁,踏着欢快的节拍跳起锅庄舞,摇曳的火光映照着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温暖的歌声回荡在草原夜空,勾勒出一幅民族团结、邻里和睦的和美乡村画卷。
“我们以牛羊为纽带,以活动为载体,不仅在种畜评比中推广了科学养殖技术,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更在文化展演中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让农牧民在参与中长知识、增本领、享欢乐。”都秀村党支部书记卓玛尖措的话语,道出了活动背后的深层意义,也印证了党建引领下都秀村乡风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
与都秀村的热闹相呼应,拉德村的种畜评比活动同样精彩纷呈。活动严格遵循“公平、公开、公正”原则,评审组围绕牦牛的外貌体躯、体高体型等核心指标,对参选牦牛进行细致筛选、优中选优,最终在高原型牦牛种公牛组、高原型牦牛生产牦牛群组中,分别评选出优良畜种,并设置一、二、三等奖予以表彰奖励,既激发了村民选育优良品种的积极性,也为当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拉德村藏系羊养殖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拉德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坚实支撑。2016年,在州县农牧部门、镇党委政府及村“两委”的统筹谋划下,合作社正式成立,总投资达875万元。合作社创新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运营模式,建立“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利益联结机制,让村民从“单打独斗”变为“抱团发展”,推动藏系羊养殖从传统“散养式”向“规模化、科学化”转型,养殖效益实现大幅提升。
村民尕藏才让便是合作社发展的直接受益者。他以5万元入股合作社后,不仅获得了优质种羊,还能享受技术员上门提供的养殖指导。如今,他家参赛的藏系羊每年可产3公斤羊毛,且肉质细嫩、市场认可度高,仅分红与卖羊收入每年就超2万元。作为老党员,尕藏才让感慨道:“从前大家各自为战搞养殖,收益没保障;现在跟着合作社抱团发展,路通了、水通了、网络通了,收入一年比一年高,人心更齐了,日子也更兴旺了!”
活动现场,普法宣传专区同样吸引了众多村民驻足。司法人员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与农牧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现场答疑解惑,重点讲解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经营规范、邻里纠纷调解等法律知识,为村民送上“法治锦囊”。
“很多群众在参与产业发展时,对法律知识了解较少,加上语言沟通障碍,遇到合同纠纷、劳务争议时常常手足无措。”法律顾问吾见才让介绍,“这次我们用双语开展普法宣传,就是想让村民真正懂法、用法,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筑牢法治屏障,为乡村振兴提供法治支持。”
下一步,常牧镇将以乡村振兴为统领,在产业发展上,以评比促发展,继续壮大生态畜牧业,推广优良品种与科学养殖技术,完善合作社利益联结机制,让更多群众共享产业发展红利;在乡风文明建设上,常态化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深挖文化内涵,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法治保障上,持续推进普法宣讲行动,打通法律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常牧镇将以更加坚定的文化自觉和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奋力谱写民族团结进步、产业蓬勃发展、生态持续改善、乡风文明进步、生活日益富足的时代新篇章,让常牧草原的绿意更浓、百姓的日子更红火,睦邻之间更友好,共同书写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篇章。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