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换“心”城乡焕新步履疾
“70后”仁青是一位老恰卜恰人,对于童年时共和县恰卜恰的城镇面貌,他感慨颇多。
“记得小时候,恰卜恰就是三座桥连通上下两条街,道路拥挤狭窄,路况差。去西宁必须要到汽车站坐班车,晃上五六个小时才能到,还有很多乡镇村根本不通车。”城乡面貌的巨大变化让仁青感叹不已,“现在楼房多了,街道干净了,出门都开上了小轿车。”
推进城乡风貌提升,是迈向共同富裕的关键一环。近年来,海南州城镇道路、桥梁、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城乡居民基本住房条件不断改善。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使城市旧貌换新颜,大型商业综合体、优秀商品住宅小区为城市增光添彩。
乡村发展充满活力
乡村不言,特色发展欣欣向荣。近年来,海南州以“促进生态文明、改善民生福祉”为目标,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活动为契机,在充分尊重村情民意的基础上,按照“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总体要求,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全力推进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益增强。
“村里新建了广场,新装了太阳能路灯,铺装了污水管道和巷道,卫生比原来干净了,道路比原来宽了,晚上灯火通明,游客也比以前多了很多。”共和县龙羊峡镇黄河村村民马福清兴奋地说着“乡村巨变”。
采摘、垂钓、徒步……现如今,乡村旅游已成长为村民增收的新兴产业,这也促使海南州各类民宿、客栈如雨后春笋般建立,成为海南州经济发展的“新鲜血液”。
城乡风貌是外在形象,居民生活品质与文化认同则是内在核心。移步换景,规划整齐的房屋紧凑、温馨,村级幼儿园、综合文化活动室、村级卫生院等基础设施应有尽有,宽敞、整洁的文化广场上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村民们谈论更多的是,谁家流转土地挣上了钱,谁家又换了新车,谁家也在城里买了房……
城乡“颜值”大幅提升
这些年,海南州紧盯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分区域、划时段、分主题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着力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创建文明优美人居环境。
研究制定《海南州开展“清洁海南”常态化环境整治行动方案》,每季度开展一次州级领导干部示范带动清洁行动,推动常态长效管理。
常态化环境整治是一方面,加强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科学知识宣传,提高群众的环境卫生意识,让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是关键所在。
坚持以世界水日、六五世界环境日、世界清洁地球日、全国交通安全日为重要节点,组织干部群众集中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持续提升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改善人居环境。
前不久,在兴海县子科滩镇往东5公里处的草原上,县属各部门各单位干部职工和当地群众一起,带着扫帚、簸箕、环保袋等工具清理草原和路边的白色垃圾、烟头、落叶杂草等。经过一上午的清理,区域面貌焕然一新。
75岁的党员陈玉山以身作则,参加了这次环境卫生清洁行动。“只要每个人都参与,县城就会越来越干净。”陈玉山用自己的行为引导身边的人积极参与环境卫生清洁专项行动。
同德县、贵南县也相继开展以“亲近与呵护——让草原林地更洁净”为主题的全域林草环境清洁专项行动,共同描绘“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和高标准创建“洁净青海”美丽画卷,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文明新风引领风尚
对比贵德县的十年之变,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县城框架更大了,道路更宽了,夜景更靓了,城镇更文明了。道路两旁,绿植夹道,孩子们在小公园里玩耍,年轻人在黄河边散步,老年人在广场上锻炼身体……美丽宜居早已成为贵德县叫得响的名片。
近年来,贵德县不断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育“积分银行”“老年人驿站”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让道德有价、文明无价、德者有得。
一个个“贵德好人”相继涌现,以榜样的力量引领着大家见贤思齐;一支支文明志愿服务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在县城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他们活跃的身影。
发展来自人民,发展为了人民。这是党和政府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历届州委、州政府努力奋斗的方向。
海南州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基础工程、灵魂工程来抓,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不断深化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作为的时代新人。积极开展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模范评比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破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理念,树立和谐社会新风尚。
生态美、环境靓、乡韵浓的背后是保护生态、乡村振兴、文化塑人等一系列系统工程的精准落地,见证着乡村振兴从蓝图变成现实的坚实步伐。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