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新风沁王屯
贵德县河东乡王屯村移风易俗见闻
张兴德是一个憨厚老实的庄稼人,也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三月正值贵德县春耕备播的好时节,这几天他又要开始忙活了。
作为贵德县河东乡王屯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元老”,张大爷靠着会开农机的手艺,为患癌的妻子遮风挡雨,也为在外务工的儿子减轻了不少负担。
2021年运营的王屯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主要种植良种青稞和青贮玉米。另有一家农作物加工厂,每年种植规模1200亩。2025年是张大爷在合作社里务工的第4个年头,2024年他拿到了2万元的工资。
对于张兴德来说,73岁的高龄不用出远门,还能有固定收入,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在王屯村,男女老少就没有闲着的人。”这是当地干部群众对王屯村村民的一致评价。各族群众一直秉承着勤劳、互助、友爱的优良传统,“你家有事我便来、我家有事大伙来!”在王屯村可谓家常便饭。正因为有这样的传统延续,王屯村一路披荆斩棘,2020年获得了全国文明村镇。
如今,农村彩礼问题现在已经成了压垮许多家庭,导致严重的经济负担和社会性问题。2022年5月,新修订的王屯村“五约束四破除一守约”村规民约经过所有村民讨论,正式颁布实施。
村规民约要求大家要爱护环境、尊敬长者、学法守法、邻里和睦、勤劳致富,着重提到要坚决破除陈规陋习,取消订婚、改口钱等这些传统陋习,做到彩礼不超过8万元,宴席20桌,随礼200元,每桌成本控制在800元以内。
村民宋元去年刚刚完婚,村规民约里的“四破除”对他来说受益颇多。许多年前,宋元的老父亲还为儿子的彩礼钱发愁。儿子结婚时女方家里没要求彩礼,更没要求出高档婚车和办宴席的酒店。这让宋元的老父亲高兴得合不拢嘴。
王屯村党支部书记毕生龙介绍,村规民约并不是“一刀切”的办法硬干蛮干。最主要的还是村干部把群众工作做实做到位,把道理讲清楚,既要坚决对不良风气说不,又要帮着村民厘清高额彩礼、婚丧事大操大办的不利影响,绵绵用力,德润人心、化风成俗。
王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群众文化基础,这里既有中华优秀传统民俗,也有现代潮流的系列文化活动。
每年农历四月八日,是王屯村民俗活动——青苗会的举办日子。作为主办地,王屯村各族群众载歌载舞,诚邀各地游客走进村子深处,感受王屯古村、古庙和田野,还有乡村振兴带来的美好成果。
依托农耕文化资源优势,王屯正在积极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文旅品牌,使之成为推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2015年,村民仁欠吉被评为全国劳模。2018年,她带领22名群众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民族歌舞大赛。其后又受邀参加了在厦门举办的文化活动,两项活动均获得了银奖。
如今,王屯村专门成立了一支由40人组成的“藏毯文艺队”,每逢州县举办活动,文艺队都会受邀参加,农闲时文艺队员还会组织村里的妇女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
在演出队的影响下,每天晚饭后村文化广场里男女老少聚在一起载歌载舞,欢声笑语响彻山谷。传统与现代相融共进,一场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让村民精神日渐富足,实现成风化人、文化铸魂。
在王屯村,农忙时节村民们会自发地组织起来,互相支援,共同完成繁重的农事活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增进了邻里的感情。这种优良传统不仅在老一代人的身上得以传承,而且家长们时刻教育自己孩子要互相帮助、和睦相处。
从去县医院看病靠双腿到家家有了小轿车,再从土坯房到二层小洋楼,无论是医疗、教育,还是交通、水电网络,王屯村这几十年的巨大变化让村民们深切感受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是多么的重要。
得益于农村移风易俗建设和文明乡风工作的扎实推进,贵德地区乡村文明风尚日渐浓厚。河西镇“红马甲”政策宣讲队队员通过走进田间地头、入村入户、送学上门等形式,对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等政策进行特色宣讲;如尕让乡依托乡文化站,利用农闲时间和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经常性组织群众开展迎新春服饰展演、“社火闹新春非遗呈盛宴”游街、百姓“村晚”、美丽乡村村BA、“二月二”等一系列文体活动,不断丰富活动内涵,进一步弘扬了社会风尚,推动乡风文明。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