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畜兴:责任与发展同在
始建于1984年的青海黄河畜兴农牧开发有限公司坐落在贵德县河阴镇,前身是贵德县饲料厂,1998年由国有企业改制为股份合作制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牛、羊、猪等系列精料补充料、配合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的研发、加工及销售为一体的科技型企业。
这两天,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师林平正准备去果洛、黄南谈笔生意,因为今年饲料生意普遍不景气,他要亲自上阵,争取做上几笔大生意。虽然很忙碌,也有些焦急,但提起企业这些年的发展和今后的前景,师林平还是信心满满。
在师林平看来,黄河畜兴之所以能走到今天,其中“以党治企”的优良传统不可或缺、功不可没。
“从1984年成立党支部至今,虽然过程中面临很多困难,但这几十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抓党建,不仅让团队更加融洽,企业在内部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企业形象等方面都受益良多。”师林平说。
最近几年,黄河畜兴一方面深入开展“三会一课”,另一方面组织开展一系列内容丰富多彩的主题党日活动。特别是通过“抓党建、促生产”,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个企业有了党支部,就有了主心骨和凝聚力。”师林平感慨道:“党建工作与经营管理同频共振、互融共进,党的领导和企业发展才能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党建工作,实现了与公司发展互促共进。生产经营管理在企业运营过程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青海省饲料行业内唯一一家同时拥有三条饲料生产线的生产厂家和通过国家级《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审核的示范企业、“青海省质量标杆”的标杆企业,黄河畜兴已建立相对完备的现代化管理体制,年生产能力22万吨,产品销售遍及青海省各州县以及西藏、四川、甘肃等地区,深受客户认可。
公司于2015年12月开始运行《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2017年12月顺利通过农业农村部专家组审核,成为青海省唯一一家通过《规范》的饲料生产企业。2019年3月1日,公司“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体系运行经验”被青海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评为2018年度青海省质量标杆。
自实施《规范》体系以来,通过原料采购、生产过程、产品质量控制、产品贮存与运输、投诉与召回、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系列有效的管控,使企业产品质量、生产成本、生产效率、员工素质及同行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有了一个质和量的提升。
以技术进步方面为例,通过生产工艺的改进、企业标准的制定、生产配方的规范化、售后服务的推进、专利申请等措施,挖掘企业潜力,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使企业成为真正的科技型企业。
再如,通过生产过程控制,严格按照工艺设计文件及工艺流程、生产岗位操作规程操作,避免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无谓成本,加大了设备利用率,提升了产品合格率;增加原料种植户收益,大量收购当地及周边地区饲料原料,保证了农户的增收,达到种植户和公司利益共享的目的等。
在深耕主业过程中,黄河畜兴始终保持发展的信心、耐心和恒心,没有因为一时的困难就轻言放弃,更没有因为一时的利益而跟风改行,在艰难探索中曲折向前。
作为企业家,师林平说有两点始终不能变:“国家情怀”和“实干精神”。无论做什么,心里都要装着国家利益和群众需求,这是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一切行动的出发点。
自创建伊始,黄河畜兴就秉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公司在助力民族地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优势,为青海省各州县乃至西藏、四川、甘肃等地区少数民族群众发展畜牧养殖业尽心尽力,贡献力量。
截至目前,公司在抗雪救灾、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疫情防控、金秋助学、防洪防汛等方面累计捐资捐物43次,金额达524.56万元。
正因为黄河畜兴始终以为员工谋福利、为顾客创价值、为社会作贡献为使命,因此也先后获得了青海省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省级“龙头企业”、青海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青海省质量标杆企业、青海省科技型企业、青海省著名商标等荣誉称号。培育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省劳动模范各1名。
新时代新征程,只有实干才能创造辉煌。师林平说,黄河畜兴将积极主动融入全省“产业四地”建设战略布局,紧紧抓住打造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重大机遇,聚焦“六个海南”建设和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坚决贯彻“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有机畜牧业”发展理念,推动企业发展始终与地区发展同频共振、同心共向,打造一流企业,铸造一流品牌,为现代化海南建设贡献力量。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