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海南州人民政府

政府工作部门

各县政府

智能机器人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贵德新闻>详细内容

荒山上种出“黑美人”

来源:海南报 发布时间:2025-03-17 浏览次数: 【字体:

初春时节,大地万物复苏。贵德县易稼源农产品发展有限公司种植基地负责人郭晓菊的心里也暖意融融——温棚里的“黑美人”迎来了采摘期。

“黑美人”是一种适合温棚种植的西红柿品种。3月12日,记者来到位于贵德县河东乡查达村的设施农业产业园,踏入温棚,极目四望,沟壑间一串串紫黑色的“小黑美人”压满了枝头。

郭晓菊介绍说,“黑美人”西红柿的苗株共有九个节,一个节代表一岁。第一节上的西红柿采摘完后,第二节上的西红柿也会很快成熟,直到第九个节上的西红柿全部采摘完,这棵苗株就可以“光荣下岗”,得重新植苗了。温棚内,种植的西红柿品种还有“黑珍珠”“小黄蛋”,每个温棚每天可采摘400斤,每年一季可达3000斤至4000斤。“黑美人”“小黄蛋”去年12月份就开始采摘出售,目前市场价每斤7元,一个温棚一天就能收入700元。

在另一个温棚里,几名工人忙着平整土地、施肥、浇水。今年61岁的杨菊香是河东乡杨家村人,在基地务工已经一年有余。她热情地和记者聊了起来:”这个温棚里种的是韭菜,生菜和芹菜已经熟了,明天准备拉到菜市场。”杨菊香是基地的长期务工人员,除非家里有事必须回家,其他时间她都在基地忙活。

跟杨菊香一样长期在基地务工的还有15个人,包吃包住,每月有3000元的工资。“在这里吃得好、睡得香,工资按时发放,我真是赶上了好时候。”杨菊香对眼下的生活很是满意。

“风吹石头跑的荒山竟能种出各类蔬菜。”基地的工人无不感叹科技兴农带来的变化。

“以前这片是半荒漠化的滩涂,加之缺水,放羊或是种地都无法实现。如今,荒坡上种出新鲜蔬菜,打破了大家的思维惯性。”河东乡党委副书记才让东主说。“2023年6月陆续开始修建温室大棚,到2024年11月,72栋温室大棚全部修建完成。从此,252亩荒坡上种了苗株、结了果实、富了百姓。贵德县设施农业产业园区建设项目(二期)建成后,通过资产收益、务工就业、土地流转、技术培训等多种带动方式实现联农带农,项目受益村覆盖28个村、4351户16702人。“

据了解,园区运营至今,带动周边的28个村集体经济平均增收6.86万元,季节性带动周边地区农户150余人参与蔬菜种植及采摘,解决就业岗位60余个,可实现人均年增收2万元。土地流转费每年2.7万元,受益涉及查达村181户695人。

这些年,贵德县积极投身现代设施农业建设,引导村民广泛开展蔬菜种植。随着产业的稳步发展,群众收入持续增长,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显著提升,日子越过越红火。

海南州以贵德县设施农业产业为范例,在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样板区的进程中,精准锚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着力点,成功找到叫响“国”字号品牌的突破口,有力推动了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与特色产业升级。

微风吹拂下,一株株绿油油的蔬菜苗,一串串紫黑色、红色或黄色的西红柿犹如打翻的颜料,为荒土地泼上绚丽的色彩。一个个由特色种植温室大棚撑起的产业路必将越走越宽。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