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出发 为民情怀暖万家
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着力抓好‘三农’工作,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做好‘土特产’文章,发展林下经济,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延链增效、联农带农,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
油饼香飘满村庄。
政府工作报告中,“三农”工作再次成为“重头戏”。赴京履职的数天时间里,全国人大代表,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河东乡王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毕生龙认真领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字字句句,并结合实际深入思考。
“让农民钱袋子鼓起来,是乡村振兴的核心目标。我们要做好乡村特色产业文章,将乡村产业从‘小而散’转向‘特而强’,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让农民跟上现代化发展步伐。并在集体经济发展和公共事务管理中,激发农民的参与热情。”毕生龙说。
致富的微笑。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娜 魏雅琪 摄
王屯村共有572户、2236口人。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在产业发展上,以种植业带动养殖业,以养殖业促进种植业发展,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蔬菜加工产业,并持续推动“以粮带草、以草促牧、以牧聚肥、以肥返田”循环农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全面激活。
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近务工、贡菜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去年年底新增加糯玉米生产加工线……致富有指望,奋斗有方向,毕生龙将变化娓娓道来。
当下,广袤的沃野间,处处涌动着蓬勃生机,欢声笑语、农机轰鸣,奏响了慷慨激昂的春耕生产“进行曲”,忙碌之余,村民宋廷刚一家六口其乐融融。
谈及新一年,宋廷刚说:“村里的发展越来越好,我们也要朝着更美好的生活努力!”
聚焦产业发展之余,毕生龙在日常调研中,也收到了村民对于文化生活、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关注。而这些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有提到,“加强文明乡风建设,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王屯村作为贵德‘三屯’之一的传统村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今年春节期间,大伙儿载歌载舞,展现出了生机与活力。”毕生龙说,群众脸上洋溢的笑容就是对美好生活最生动的诠释。我们也将进一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打造出特色品牌,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