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贵德县对口支援工作综述
今年以来,贵德县对口支援工作在南通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帮助及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在智力支援、产业支援、保障和改善民生、交往交流交融、文化教育支援五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智汇“组团式”支援,赋能智力新跨越。为加快推动智力帮扶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培养打造一批能战斗、留得住、带不走的干部人才队伍,2024年投入援青资金40余万元,实施对口支援人才能力提升智力支持项目,举办贵德县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培训班、贵德县应急管理暨安全生产业务能力提升、公务员素质能力提升等专题培训班10期,培训干部人才550余人次,有效提升干部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坚持“大组团”“小组团”联动,多维度开展人才帮扶,江苏省接收贵德县管理人员短期培训20人次,同时选派11名骨干医生在贵德开展“传帮带”工作,成功开展7项新适宜技术,并打造了“肿瘤防治中心”,有效提升了县域医疗水平。期间,贵德工作组筹集资金30万元开展白内障免费治疗手术,惠及全州患者98人(累计1700余人),深受各族群众好评。以陈耀华医生援青事迹为题材的电影《靠近我、看见你》在贵德取景拍摄,也成为宣传贵德的又一靓丽名片。
夯实产业底盘,撬动农民增收杠杆。为助力援受双方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聚焦产业“四地”建设,推动产业链、技术链创新,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活力。2024年投入援青资金500余万元,实施了设施农业物联网大数据平台建设项目、农产品消费协作项目、贵德县产业扶持项目等3个项目,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能。通过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借力“青洽会”,坚持政府和市场机制同向发力,探索新型跨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积极推动农畜产品“前置仓”建设,青藏华蜂落户南通市崇川天安数码城、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展销中心在南通建成,越来越多贵德“深山好物”进入江苏千家万户。6月中旬,南通海安城建开发投资集团来贵德共谋城建、环保、水务、固废等领域合作。端午节期间,县文体旅游广电局赴南通宣传推介“山宗水源、大美青海、圣洁海南、尊道贵德”特色文化旅游资源,极大提升了贵德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聚焦民生福祉增进,助力幸福指数攀升。2024年,秉持着对农牧区发展的深切关怀,专项投入援青资金4350万元,精准发力四大关键项目。乡村振兴整村推进项目,为农牧民勾勒出产业兴旺、家园宜居的美好画卷;美丽乡村建设,让乡村旧貌换新颜,生态宜居更宜人;三河地区供水水源输水管线项目,保障了水源稳定,滋润着农牧生活的方方面面;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项目,打破医疗资源壁垒,使优质医疗服务触手可及。这些项目不仅大幅改善了农牧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更在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上成效斐然。聚焦旅游,实施旅游类建设项目2个,优化旅游体验,增强吸引力,延长旅游产业链,提升了贵德文旅综合竞争力。
深耕“三交”举措,提升对口支援质效。为汇聚民族团结进步强大正能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4年投入援青资金55万余元,实施各类交往交流交融项目3个,切实增进援受双方的感情融合,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持续推动理念、文化、情感“三融合”,援受双方互访交流达42批次380余人次,通过高层互访、交流考察,促进援受双方合作水平不断提升。南通社会各界持续加大关注支持,南通团市委、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南通红十字会等多家单位捐赠资金170.8万余元、羽绒服200件、各类图书若干册,资助学生130余名。
聚力文教赋能行动,抬升文化交流新高度。坚持“借脑借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通过智力援助、异地办班、师资培养等举措持续深化教育协作,南通市先后选派5名退休教师、8名大学生赴我县支教,“莫文隋”研支团推动组建的16个“名师工作室”成效逐步显现,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注入了内生动力。同时,注重完善“组团式”教育帮扶机制,我县13所学校与南通6所名校结对共建“校联体”。“黄河源少年行”活动的举办,让南通的孩子与贵德藏族孩子开展“八同融合课堂”,同上一堂课,共读一本书,并实施“赠最爱的书,与你共读”计划,帮助当车寄宿制小学打造书香校园,两所学校学生携手共同参与拍摄电影《靠近我、看见你》,以融聚力,以文化人,不断推动文化浸润显成效,丰富两地群众文化生活,深化两地文化交流互鉴和情感共融。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