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街回族乡:土豆变“金豆” 田间好“丰”景
金秋十月,是大地回馈辛勤耕耘的季节。新街乡千亩马铃薯种植基地上的丰收画卷成为这个季节最美的景色,农户们满怀喜悦,收获果实,一颗颗马铃薯破土而出,奏响丰收曲。
走进新街乡老虎口村千亩马铃薯种植基地,伴随着收获机的来回穿梭,一垄垄个大饱满、色泽鲜亮的马铃薯破土而出,堆满了田垄。村民们正在采挖、装袋、销售,拖拉机、大货车停满田间地头,丰收的田野到处一片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一袋袋金黄的土豆映衬着农民开心的笑容,丰收的喜悦像层层波浪奔涌。
“现老虎口村需要大量挖马铃薯的务工者,烦请各位书记在本村宣传一下,每天100元,工资日结”,早上不到九点钟,老虎口村党支部书记就在工作群发布招工信息,群众听到招工消息后,都前往马铃薯种植基地务工。
新街村村民严召文说,“今年自家的小麦已经全部归仓,现在正好是闲暇时间,国庆节开始我和我媳妇就在这里打工,两个人一天能挣200元,从马铃薯种植到采收,我一直在这务工,在家门口既能挣到钱,又能照看家里,真的很不错”。
“今年我辞掉了外地的工作,带着学到的技术,回到家乡种了马铃薯,现在正是收成的时候,每亩产量达8000斤,产值在3000元左右,我种植马铃薯不仅让我有了自己的事业和收入,而且能够就近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每天地里务工人员有100余人,带动脱贫人口、家庭妇女、困难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就近就业,对我们老虎口乃至新街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稳定群众增收起到了实实在在的推动作用,我也是很高兴的。”马铃薯种植老板张才成自豪地说。
乡党委副书记、乡政府乡长马西征介绍,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调整产业结构种植了高原露天蔬菜,今年我们吸引人才,鼓励动员大学生返乡,凭借专业知识和丰富的资源,种植了青薯9号、青薯10号和沃土5号,我们将持续做好“薯文章”,做活“薯经济”,做大“薯品牌”,逐步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资源禀赋相匹配、特色更加鲜明的马铃薯产业发展格局,让马铃薯产业成为推动全乡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让一颗颗马铃薯闪耀出一片振兴“薯”光。
“今年我把自己的6亩地都流转出去了,刚开始土地流转的时候还是有顾虑,后来算好经济账、明白账后,就都把地进行了流转,如今流转出去后不仅拿到了流转费用,而且还可以到地里务工,一个月就有3000元收入,相较于种地,收益还是比较好,很高兴当初做了正确的选择,这两年来,在种植老板们的经营下,我们的土地越来越增值,农民能通过其他方式获得收入,腰包越来越鼓了。”村民绽亚山说。
产业兴旺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新街乡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通过优化产业布局、深化产销对接、加大农业技术培训指导力度等方式,鼓励支持红笋、蒜苗、马铃薯、荷兰豆、贡菜、娃娃菜等特色产业发展,并着力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上下功夫,推动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特色农业转变,持续拓宽农产品增值空间,让乡村振兴有“底子”、有“支撑”,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兴农之路。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