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镇:党建引领风帆劲 乡村振兴局面新
近年来,贵德县河西镇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123+N”为抓手,探索出“红色产业联盟”等“党建+”高质量发展新模式,有效助推农村发展、农业增收、农民致富。
党建引领 筑牢乡村振兴主阵地
坚持以优化党组织设置为基础,以“资源共享、产业共谋、活动共办、难题共解、协作共赢”为发展思路,整合优势、协作互补,成立企业(合作社)联合党支部,选配党支部书记1名,支委委员4名,发挥好“联”字作用,瞄准发展后劲足,契合镇村发展方向的企业,加大招商引资。
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党员“两个作用”,通过“四议两公开”、民主集中决策,规范引进山坪台果蔬农业产业园区、生猪养殖一体化繁育基地等企业项目3个、引入项目资金2450万。以党支部“我为发展献一策”主题党日活动为契机,积极谋划储备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各类项目50个,真正把党建工作“组织力”转化为了产业发展“生产力”。
眼下,文农旅各类产业正向河西汇聚而来、方兴未艾,农牧民党员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持续高涨。
网格助力 织密乡村振兴防护网
聚力整合镇、村、社三级乡村发展资源,用好驻村工作队帮扶力量,用活“党员信息管理系统”“雪亮工程”“海南州综治信息系统”等平台,划分镇、村(社区)、村(居)民小组三级网格体系,推动信息互通、有序管理,提升乡村治理信息化水平。压紧压实各层级网格长“第一责任人”责任,始终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原则,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三级零报告”制度,成立镇村维稳安保领导小组,组建31支“红袖标”治安联防队,将全镇划分为8大网格,发挥98个网格长、337名网格员(治安联防队员)作用,坚持联防联控、群防群治、连片包户、责任到人,形成了“全镇布全网、片长联村社、村社管网格”的治理模式。
以村级“大喇叭”“红马甲”政策宣讲队、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银行”等为抓手,对乡村振兴、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教育等进行“拉网式”宣传,对新时代文明实践队伍进行积分制管理,乡村治理德治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村社“微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产业赋能 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围绕州委“12345”战略部署贵德产业四地建设,持续深化党建引领乡村振兴“123+N”工作法,因地制宜、因村施策,谋划探索“异地模式”,全力做好红色产业联盟“联”字文章,大力发展村集体实体产业,打造以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美地花田、壹方圆小镇、薰衣草庄园等为重点的循环产业链,发展好蔬菜种植、特色果品、生态养殖、农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制种基地六大特色产业。
全力做好红色产业联盟“联”字文章,深入推进现代化设施农业、制种基地和果品基地建设,挖掘整合生态园、黄河奇石苑、文昌宫景区、山坪台、扎仓温泉文旅资源,打造“环山坪台乡村生态旅游线”,逐步形成景区、特产、餐饮、民宿、采摘等经营活动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提档团结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上下刘屯“中国传统村落”、木干藏式民宿等配套设施,让更多人民群众吃上“旅游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