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德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3年——监测与行政许可篇
2019年9月18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河南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要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三年来,贵德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为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值此喜迎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我们一起来看“贵德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三年·监测与行政许可篇”
三年来,贵德县立足服务高质量发展,通过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推进“三线一单”落地应用,深化环评“放管服”改革,不断提升源头预防和过程监管效能,各项工作更加规范。
全面开展生态环境监测服务和成果应用

投入90万元,按季度对全县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国控污染源开展国家生态功能区质量考核监测工作,并定期公开监测结果。在2021年公布的全国生态功能区考核结果中,我县考核结果显示为轻微变好。
投入40万元,定期对垃圾填埋场、砖厂、加油站等22家重点排污企业开展政府监督性监测,督促40家排污企业定期开展自行监测,有效完善了企业监测体系,补齐了监管短板,进一步规范了排污许可管理。
投入52.5万元,将全县35个污水站点后期运维交付第三方进行统一管理,定期开展水质监测,动态掌握污水处理情况,实现对分散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集中管理,做到维护“无缝响应”。
投入22万元,组织开展县域燃煤锅炉现状调查和分析,摸清底数,完善县域空气质量数据库资料,为下一步申报大气污染防治项目和燃煤锅炉淘汰改造奠定了基础。
投入10万元对县域49个点位开展声环境功能区划监测,编制完成《贵德县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报告》,为我县噪声污染防治和执法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投入16万元,组织开展县域重要农业区流域水质达标和纳污总量核算分析,编制完成《贵德县东西河流域水质达标和纳污总量控制评价报告》,为健全我县纳污总量控制体系、强化水资源保护、守护粮食安全提供有力决策依据。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

严格按照《排污许可管理条例》要求,坚持“持证、按证排污原则”和“总量控制原则”,严把申领关,对符合要求的208家排污单位进行全面登记,并按年度开展排污许可证核发质量抽查,严格证后监管,确保排污企业“持证排污、按证排污、达标排污”。
严格执行“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机制,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严把环评准入关,精简审批程序,强化审批服务,对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建设项目实行环评应急简化和保障,累计审核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登记表421项,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57项,报告书3项。
三年来,我们以企业和群众需求为导向,主动靠前服务,提供要素保障,用优质高效的服务理念护航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