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足马力“动起来” 跑出旅游开发“加速度”
今年以来,贵德县紧紧围绕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先行县”为总目标,以旅游市场“大练兵、大比武、大整治、大提高”专项行动为牵引,坚持“山河带动、人城互动、产业联动、项目驱动”发展思路,探索推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差异化旅游开发新模式,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全县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幸福产业,实现了“文旅搭台、经济唱戏”的双赢目标。

山河带动,生态旅游颜值更加靓丽。始终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为要的理念,以生态保护提升旅游质量,持续巩固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成果,持续叫响“天下黄河贵德清、高原养生第一城”的生态品牌。一是点缀山的“丹”。以贵德国家地质公园阿什贡七彩峰丛景区为依托,加快生态型景区建设,在加强地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突出地质科普主题,增加知识性、体验性、观赏性旅游项目,丰富景区内涵。以丹霞地貌为背景,策划具有“民族风”的实景剧目,探索打造七彩峰丛灯光秀,发展夜游产品,持续释放丹山的魅力,积极争创国家5A 级旅游景区,实现了经济与文旅共同发展目标。二是突出河的“清”。大力实施黄河两岸沿线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巩固“河湖四清”成果,积极推进“退耕还林”“退耕湿地”,聚力打造了山水相依、亲水近绿、鸟语花香的生态环境。以黄河大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为契机,按照黄河国家文化公园(贵德段)中心景区定位,整合南岸中华福运轮、水车广场等资源,规划建设黄河北岸沿河景区,把黄河吊桥改造成景区内景观桥连通南北两岸,形成“一河一桥两岸”景区布局,打造统一规划、管理、运营的清清黄河景区游线,为打造黄河贵德段文化旅游风情带创造了条件。

人城互动,生态旅游质效更加明显。坚持以旅游城市定位建设中心城镇,以“城镇即景区”的理念,按照“人在景中、景在城中、城在林中”的要求,实施城镇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提升城镇管理水平,带动城镇景观改造升级。一是加强人才培育。加强文旅产业柔性引才和项目引才,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学习借鉴省内外旅游开发典型经验,引进知名连锁品牌酒店管理先进经营理念和模式,为全县酒店服务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文化旅游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自律作用,积极引导宾馆酒店、乡村旅游接待点等餐饮服务单位诚信经营,着力维护了全县旅游市场秩序。年内招聘导游3名,兑现文旅企业考评奖励200万元。二是优化城区环境。借助省运会的有利契机,投资562万元实施了城区主干道及场馆周边绿化提升、口袋公园绿雕、树池花卉种植、绿化带整形修剪等绿化美化工程,有序规范门头牌匾、更换公交站牌、整改破旧楼面、整治占道经营、严格禁塑要求,集中整治全县柴草乱堆、渠道堵塞、垃圾乱扔等问题,进一步巩固了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优化了生态、整洁、宜居的贵德人文环境。三是景区提速升级。积极融入“甘青旅游大环线”“环青海湖旅游线”等跨区域旅游精品线路,初步构建形成了以北部丹山碧水和南部雪域高原为特色的全域旅游双环线体系。成功打造贵德国家地质公园阿什贡七彩峰丛景区、贵德古城玉皇阁景区、中华福运轮景区、黄河奇石苑等一批富有自然生态、传统文化特色的重点景区成为游客来贵德的首选之地。都秀草原、松巴藏寨、美地花田等乡村旅游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自驾游、城郊游游客逐年增加。1-7月,接待游客249.43万人次,旅游收入1.93亿元。

产业联动,生态旅游品牌更加响亮。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探索推行“文旅+”模式,加强产业联动发展,积极推动文旅活动与特色产品销售相结合,将产品销售嵌入旅游消费,以文旅活动宣传贵德名优特产。一是产业带动功能持续增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采摘园、开心农场、垂钓园等“农文旅”一体化项目,加快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引进秋葵、红笋等新品种20余个,认证蜂蜜、辣椒、软儿梨等农产品地理标志8个,累计注册特色农畜产品商标92个。积极推行“农超、农校、农社”产销对接模式,通过定向采购、贴标代工、品牌授权等方式开发特色产品,加快农牧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化,以“旅游+”促进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目前,开设特色农畜产品直销店7个,电子商务平台3个。二是旅游融合发展稳步推进。持续开展旅游推介招商,首次赴粤港澳大湾区举办特色优品推介活动,全面展示了贵德丰富的文旅资源、旅游线路,并与南通市签订了旅游市场合作框架协议,年内共举办大型推介活动2场次。文旅产业创业园建设初具规模,青藏华峰、玫瑰园等工业企业连点成线,形成观光、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独特旅游观光路线,工农贸旅实现融合发展。目前,培育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68家、旅游收入占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9.6%。三是产业发展要素不断健全。加强食品质量管控和市场价格监管,积极培育一批面向游客的特色餐饮企业和放心消费门店。鼓励现有星级酒店通过品牌授权、加盟连锁等方式进入品牌连锁管理体系,引导发展具有贵德文化内涵的创意精品民宿,打造一批以温泉浴疗、医养结合为特色的康养基地,发展快捷连锁、青年旅舍等多种住宿业态,适应了多元化不同层次的住宿需求。

项目驱动,生态旅游基础更加坚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结合全县文化旅游资源条件、产业发展现状要求,实施黄河流域重点景区和重点项目建设,旅游风景道及线路导入,建设集生态保育、黄河岸线防护、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多功能生态旅游体验区,构建“一心、一带、两环、七组团”生态旅游发展格局,实现了县域景区景点互联互通、协调发展。总投资1250万元实施的梨苑林卡金陵山水酒店水系景观建设项目、黄河南岸景区道路整治和木栈道维修及绿化项目及黄河南岸水车广场集装箱改造提升项目均已完工并投入使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贵德段)、龙王池景区、黄河景观廊道旅游基础设施等一批景区提升和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有序推进。年内计划实施旅游开发项目11项,目前完成实施3项,正在实施 5项,有力改善了全县旅游“硬件”条件,为高质量推进全县生态旅游铆足了发展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