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汛”而动 梨都安澜防为先
汛期以来,贵德县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集中优势力量,紧盯重点环节,深化宣传引导,凝聚工作合力,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防汛工作响应机制,确保全县安全度汛。

分级分片抓落实。坚持把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将防汛工作作为当前的重要政治任务,及时全面传达学习省州领导批示指示精神和讲话精神,调整县乡两级防汛抗旱工作机构,创新建立“县级领导包联乡镇、乡镇包联村、村包社、社包户、党员干部包群众”的“五级包保”责任制。选派7个督导组蹲点驻守、322名党员干部下沉基础指导防汛工作,建立自上而下、直达基层的“叫应”机制,构建了统一指挥、分级分片负责的工作格局。同时,抽调23名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专家组,建立会商研判制度,在监测预警、工程防守、抢险救援等方面有序衔接、互通共享,及时为防汛抢险工作提供专业指导,并积极调动群众参与抢险工作,组建乡镇及专业救援队伍152支2412人,确保防汛工作指挥得力,全民参与。

宣传引导显成效。充分利用968个“大喇叭”、297个音柱以及电视、新媒体向广大群众宣传普及自然灾害防范知识,并组织乡、村干部及驻村工作队员深入讲解附近风险隐患、汛期安全事项、应急自救技能及紧急避险场所,广泛普及山洪灾害防御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积极引导群众报送山洪、地质灾害风险隐患,有效增强预警预报信息来源,切实提高群众防灾避灾意识和临危自救能力。

值班预警担使命。积极跟进省州指挥部调度指令,密切跟踪雨情、水情及地质灾害隐患发展变化,每日至少4次分析区域气象及地质灾害风险,快速传递预警预报12条、重要天气14期。严肃执行值班值守纪律,党政主要领导坚持24小时轮班带班,并通过高频次、大力度电话抽调、深夜“四不两直”检查等方式进行常态化督导,确保值班值守力量随时处于“临战”状态。丰富拓展网格化管理工作内涵,充分利用“雪亮工程”加强乡镇与村社间的协调沟通,充分发挥“千里眼”“探照灯”作用,并强化极端情况下的通信手段,为防汛重点区域配备卫星电话7部、扩音器24部,为村社配备铜锣等预警设备,明确各类预警信号,确保临灾预警“叫得全”“叫得醒”“叫得应”。

排查抢修保平安。持续开展隐患风险排查,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先后紧急研判防汛形势11次,累计排查地质灾害隐患32处。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深入一线督导检查12次,实地研判灾害风险隐患、提出处置建议、部署防范措施。依托“智慧河湖”系统对境内黄河及11条一级支流进行适时巡查,动员全县232名三级河湖长、126名河湖管护员加密巡河频次、查找防汛隐患及薄弱点,对各次强降雨造成的渠道破坏、道路不畅、涵洞桥梁堵塞等问题,组织乡镇、部门齐心协力、反复进场,随时清理整治,确保第一时间消除安全隐患。目前累计治理内涝点8处,抢通道路17条,清理疏浚沟道和重点险工险段49条。

然而防汛“大考”尚未结束,疫情防控又来“加试”。下一步,贵德县将继续坚持严字当头、超前防范、沉着应对,有效移植乡村振兴、防汛减灾等方面的工作经验,最大程度发挥现有工作队伍效能,一体齐抓全民防疫防汛及农牧民群众增收工作,全面织密筑牢各道防线,切实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