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长者版>新闻中心>贵德新闻>详细内容

把青海的事办好——记第四批江苏援青干部、青海省贵德县委常委、副县长张栩龙

2022-07-15 10:41:20 光明日报客户端 点击:[] 字体:

“援青,既是一次难得的人生阅历,更是一个直接服务高原群众的难得机遇。”张栩龙如是说。2019年,当载着江苏援青干部的飞机抵达西宁曹家堡机场的时候,青海省委组织部、海南藏族自治州的领导们早就在机场贵宾通道等候多时了。张栩龙一下飞机,便接到了他们献上的哈达。张栩龙因为当时太激动,甚至没看清是哪位领导给自己献的哈达,但那句带着藏语语调的“扎西德勒”和友善关爱的神情却让他永远不能忘怀。

“筹了笔钱”

20197月,在第三批、第四批江苏援青干部人才轮换之际,南通市中医院援青医生陈耀华急匆匆的来找张栩龙,心事重重地说:“马上要回南通了,但是还是放心不下这里的白内障患者。一位在贵德投资的浙江客商愿意继续捐助白内障手术,但是又担心干部轮换以后工作会脱节。”

陈耀华和“光明行”的故事,张栩龙早在赴青之前就有所了解。白内障是高原地区的常见多发病,高原地区很多患者因此失明。第三批援青干部人才针对高原白内障患者多而且治疗难的情况,开展了白内障免费治疗“光明行”行动,陈耀华在援青一年半期满的基础上又延期一年半,三年内通过手术治疗让700多名患者重见了光明,被高原群众亲切的称为“江苏好曼巴”,而第三批南通援青工作组则通过社会募集资金的方式提供了经费保障。

“光明行”深深感动着张栩龙,他说:“作为第四批援青干部,我有责任、有义务“让光明继续同行'!”

张栩龙首先找到南通市卫健委和中医院,建议让陈耀华作为柔性引进人才继续开展医疗援青工作,定期到贵德县人民医院开展“传帮带”,在亲自开展手术的同时,带出一支本地“带不走”的眼科专家队伍。市卫健委非常支持这一做法,而且在眼科的基础上,又主动提出了在内科、外科、妇产科、中医科等科室开展“学科建设”的创新思路,每年双方互派人员开展诊疗教学工作。

解决了人的问题,张栩龙开始为钱奔波。经过陈耀华介绍,他主动找到有意捐助的浙江客商、贵德金桥建材公司董事长裴林芳。他提出,由工作组负责统筹管理使用“光明行”资金,做到“专款专用、全程监管”,让每一分钱都直接用在病人身上,并提出进一步公开募集资金,加大宣传力度,让资金“光明运行”的思路。

裴林芳接受了张栩龙加强监管的建议,但拒绝了对自己进行宣传的想法,他朴实的说:“我愿意捐助,是被你们江苏援青干部人才实实在在为高原群众服务感动了,是被陈耀华和“光明行”感动了。同时,我也希望广大群众不要再因为白内障失明而返贫。”两天后,裴林芳捐助的30万元就到了江苏援青工作组的账户上。

2020年的春节,是一个不寻常的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所有中国人都紧紧团结在一起。在南通休假的张栩龙,也时时牵挂着“两千公里之外、两千多米之上”的贵德疫情防控工作,他和援青干部王向阳、陈耀华一起联系南通企业为贵德捐助了10万元防控经费和2万多只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疫情缓解后,张栩龙途经上海返回贵德。在上海,他和南通籍企业家胡斌聊起了在贵德的工作经历和感受,讲到了高原干部群众在物质条件还相对简陋的情况下克服困难坚持抗疫的艰辛,也谈到了陈耀华、裴林芳和“光明行”。胡斌未加犹豫,爽快的说:““光明行”我们公司也要参加!帮助藏族群众我们义不容辞。”

2020512日,贵德县隆重举办了“5.12”护士节纪念活动。在活动现场,胡斌委托公司总经理陆奕浩专程从上海赶到贵德,向全县370名医护人员发放慰问品共计15万元。裴林芳的贵德金桥建材公司也向贵德县捐助抗疫经费15万元。张栩龙对裴林芳说,对凡人善举的宣传是为了弘扬社会的正能量,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项“光明的行动”中来。这一次,裴林芳没有拒绝亮相。后来,江苏韩通集团、江苏海力风电公司、南通精华制药公司等一批企业也纷纷加入了“光明行”的活动,两年多来,张栩龙和南通工作组共为“光明行”筹集到了社会资金100多万元。“十四五”期间,高原白内障免费治疗被写入了江苏援青规划,“光明行”有了资金保障。

“光明行”,让高原白内障患者重见了光明,也让社会上更多的人感受到了“光明”。

“开了个店”

在海南州政府的欢迎会上,索南东智州长“对援青干部人才,我们要高看一眼、厚爱三分”的讲话,让张栩龙感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到贵德工作后不久,新街乡乡长马林圃来找张栩龙,说乡里准备在南通开一个门店,销售优质农副产品。马乡长的提议启发了他消费扶贫的思路。

20199月,张栩龙开着车,带着马林圃和门店负责人马贵虎在南通市区一个个地方找门面房。新街是回族乡,马贵虎也是回族同胞。由于南通部分群众对回族的风俗习惯不了解,租赁店铺十分坎坷。

张栩龙想,要开好门店,就要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和形象,打消当地群众的顾虑。在江苏省对口支援青海省前方指挥部总指挥陈明的大力支持下,前方指挥部专门为贵德农产品南通直营店制作了“江苏省对口支援青海省海南州合作项目”的铜牌。

这个铜牌,为直营店的设立“扫清了障碍”。马贵虎激动地说:“这个牌子,是我们店的信用招牌,也是监督我们诚信经营的‘照妖镜’,我们一定不辜负江苏人民对我们的帮助和信任。”

2019129日,“大美青海高原特产”贵德农特产品南通直营店顺利开业了,张栩龙和前三批援青干部蒋树建、徐林峰、吴志华等同志一起联系了多家企事业单位和宾馆酒店,采用“进企业、进社区、进食堂、进酒店”等方式建立销售渠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直营店开业一个月营业额就突破了100万元。

为拓展销售渠道,张栩龙与贵德的同志一起协调推动将贵德农特产品在国家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扶贫832)登录上线,与南通广播电视台合作将贵德农特产品在南通电视台城市日历商城上架直销。张栩龙又和工作组的同志一起筹集资金25万元,组织南通电视台、南通日报社为贵德直营店以及贵德青藏华蜂蜂蜜、藏蜜、香如故藏族工艺品等产品拍摄了广告宣传片,并在相关媒体进行广告投放。

两年多来,南通直营店已经形成了1000多万元的销售,打开了贵德农特产品在沿海地区销售的“窗口”。“酒香也怕巷子深”,“好东西也要好吆喝”,张栩龙说,贵德的牦牛肉、藏羊肉、黄菇、藜麦、蜂蜜以及梨、杏、人参果等优质绿色农产品,只要在加强质量管控的基础上构建良好的营销渠道,就能卖出好价钱,就能带动群众的增收致富。

“发了个火”

张栩龙在江苏援青干部里算是个“重量级”的人,176的个子,200斤的块头,膀大腰圆。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江苏人,看上去却像个北方人,性格也是直来直去不绕弯子,有时候“火气”还真有点大但他“自卖自夸”的说,“其实,我是既有南方人的细腻,又有北方人的豪放。”

20215月份的一天,张栩龙接到尕让乡党委书记张建林的电话,张建林告诉他,有群众反映县旅游开发管委会在二连村建的乡村旅游游客中心可能有质量问题,还没竣工就像要塌。兼任旅管会常务副主任的张栩龙一听就火了,“就一层的房子还能盖塌了!”张栩龙拍了桌子。且不说游客中心作为人员密集场所的后续使用安全问题,资金安全、工程管理、廉政建设等问题同样在他眼里容不得沙子。

张栩龙马上找来了旅管会的现场负责人小刘了解情况,小刘告诉他,确有其事,前天拆除模板的时候才发现,正在协调质量检测。见旅管会的同志已经在处理了,张栩龙稍稍松了一口气,吩咐小刘要认真处理好。

事情总要自己搞清楚,小刘走后,张栩龙就叫上了援青干部、贵德住建局副局长王向阳直奔施工现场。虽然不是专业搞建筑的,但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让张栩龙和王向阳实地察看后还是觉得问题严重,现浇的混凝土配比明显不对,是典型的“豆腐渣”。这下,张栩龙是真来火了。

当天下午,张栩龙就邀请县纪委的同志一起到施工现场,召集旅管会、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村民代表开现场会,从招投标程序,到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资质,到施工合同,到现场管理,抽丝剥茧倒查责任和原因。张栩龙在会议上说,之所以请纪委和村民代表一起来查,就是要把事情摆到台面上,曝光在太阳下,不仅要查工程质量,更要查程序职责,同时查党风廉政,不管碰到谁绝不姑息。同时,张栩龙明确,工地立即停工并做好安全防护,立即通知质检单位进行检测鉴定,如鉴定不合格,旅管会作为业主方向施工单位提起诉讼索赔,追究法律责任。

张栩龙“火”了,建筑老板“懵”了,村民们“乐”了。二连村的群众说,没想到江苏来“挂职”的干部也“拉得下脸”。

第二天上午,张栩龙接到村书记打来的电话,“张县,昨天晚上施工单位连夜把那‘豆腐渣’拆了”。事后查明,是施工队新招的工人把混凝土配比搞错了,施工单位疏于管理没有及时发现,造成了质量事故,施工单位承担了拆除重建的一切损失。3个月后,一个合格的二连村乡村旅游游客中心竣工了。

“谋了个私”

张栩龙是个讲原则的人,但在援青期间却“以权谋了个私”,对此,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赔了夫人添了兵”。

故事还得从头说起。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是对全国各级疾控中心应急处置能力的一次大考,更是对疾控机构专业人才、技术力量、体制机制的全面检验。贵德作为一个刚刚脱贫的县,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专业技术力量不足。20215月初,分管卫生的“援友”副县长李福军找到张栩龙,希望南通市疾控中心能安排专家到贵德县疾控中心对口支援,充实全县的疫情防控力量。这让张栩龙有点犯难,南通的疫情防控工作同样任务繁重未必能派得出人,但贵德疾控中心也确实到了“火烧眉毛”的程度,怎么办?李福军显然是有备而来,“诡异”的一笑,说出了一个让张栩龙无法拒绝的名字“王诗芳”。

王诗芳是张栩龙的妻子,也是南通市疾控中心办公室副主任、临床检验副主任技师,一直工作在新冠疫情防控第一线。从工作的角度来讲,确实是一个合适的人选。张栩龙没有犹豫,当即打电话给王诗芳“布置任务”,让她做好出发的准备。王诗芳说,只要组织上安排,我没问题。两个星期后,王诗芳把家中的老人托付给了亲戚,和其他5名南通医生一起作为南通市医疗援青人才来到贵德,并挂职贵德县疾控中心副主任。

这位“副县长夫人”一到岗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高原的“见面礼”也紧跟而来,胸闷头疼、整夜失眠,高原反应让王诗芳一下子瘦了好几斤。县疾控中心的同事们劝她休息几天,但她觉得,只要高原反应受得住,就应该抓紧时间和同事们一起把工作做好。她对中心主任周珉说,当前,疫情防控和日常工作双线作战,大家都非常辛苦,我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和大家并肩战斗,在助力当地工作的同时,交流分享南通好的经验做法。她还开玩笑地说,要让张栩龙的“以权谋私”发挥出应有作用,并取得理想成效。

王诗芳咬牙挺了过来,并积极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现场查看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新冠疫苗接种点,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建议和优化措施,组织撰写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桌面演练方案,组织开展新冠肺炎知识测试、个人防护要点考核等。她和当地同事们一样起早贪黑、翻山越岭,进牧区、进学校、进村庄开展饮水型氟中毒水样采集监测、地方病检测、慢性病防治、鼠疫防控、结核病艾滋病防治宣传等等,尤其是包虫病防治校园系列宣讲,其新颖灵动的宣讲模式受到了当地师生的一致好评和贵德同仁的高度称赞。6月份,贵德县某学校爆发水痘疫情,作为经验丰富的“专家”,王诗芳责无旁贷的上了一线,她和同事们深入校园及时采取防控措施,很快控制住了疫情。

每次下乡工作,王诗芳也是馍馍就着水当中饭,从不搞特殊化。深入基层越多,王诗芳越觉得来得有价值,沿海城市的繁华和草原大山深处乡村的简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高原上基层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还远远不能满足群众的需要,她说,人才智力支持太重要了,我们既然来了,就要用好援青时间把工作做好。在紧张的工作之余,王诗芳还开展了高原病和地方病研究,撰写了贵德县包虫病防治健康教育和饮水型氟中毒相关论文,其中一篇已在核心期刊《医药卫生》杂志上发表。

援青期满后,回到南通的王诗芳仍然和贵德县疾控中心保持着热线联系,只要有需要,就及时把南通市疾控中心的相关做法传递过来,成了贵德疾控的“编外员工”。张栩龙这一次的“以权谋私”,也成了江苏援青队伍中的一段“美谈”。

“一次青海行,一生青海情。当我第一次踏上高原的土地,我就是高原人;当我第一次接受组织的谈话,我就是青海的干部。”张栩龙说,“既然是青海的干部,就要把青海的事办好。”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万玛加、王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