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特别报道】我们这五年 | 陈贵平:种养兼顾拓宽增收致富路
盛夏时节,走进贵德县新街回族乡,一畦畦油菜、红笋、钢葱、药材就像五色颜料,在广袤的黑土地上绘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乡村振兴画卷,让人心旷神怡。

在陆切村,我们找到了高原夏菜种植大户陈贵平,在他“贵德县新街乡陆平家庭农场”的办公室里我们做了简单的交流后,他带我们去了菜地,边走边聊。他说:“新街乡平均海拔2800米,夏季凉爽、日照充足、水源充足、昼夜温差大等气候特点适宜种植红笋,在这种气候条件下种植的红笋受到省内外市场和消费者的青睐。”通过简短的交流,我们了解到,陈贵平不单单是种植大户,他还是个养殖大户,目前养殖藏系羊130多只,一半在家饲养,一半带上草山。他的种养业带动了周边20余户贫困户,收益可观。走了十几分钟的田间小路,就看见三十几名妇女分散在红笋地里,一边拔草一边间苗,欢声笑语洒满田野。

2008年新街乡通过调整农牧产业结构,引进大户种植露天蔬菜,陈贵平通过在种植大户的地里边干活边学习种植,逐渐掌握了一些种植蔬菜的技术。2010年,他尝试种植了32亩红笋,最终收获了3万元的第一桶金。这种收获使陈贵平种植的信心更大了。第二年,他流转了附近村社的二百亩地,全部种植了红笋,年净收入达18余万元。为了打破种植红笋品种单一、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的局面,乡党委政府牵头带领种植大户考察了贡菜种植产业,发现贡菜生长习性、温度等与红笋基本接近,便引导农户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土地产出效益,增加收入,头茬红笋收完后立马种植二茬贡菜,这使陈贵平的收益翻番了。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农民增收是关键。新街乡的土地经过流转以后,不仅给菜农、种植大户们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还解决了全乡1000多名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帮他开车的脱贫户马占明告诉记者:“我家里有残疾人,妻子需要照顾不能出去挣钱,家里就靠我一个人挣钱,政府的政策好,给了我们不少的优惠,再加上把地流转出去,在陈老板这里打工,一年也能挣上个一万多。我们家的日子算是越过越好啊!”

“今年,我流转300亩土地,种植了红笋、贡菜,一年可以种两茬,预计年底收入能达到30万元。除了十几名长期的雇工之外,忙不过来的时候还得从周边村庄雇佣闲劳力来地里帮忙。”陈贵平指着地里干活的乡亲们说道。“这几年,高原夏菜已成为新街乡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全乡群众收入的50%都来源于高原夏菜产业。让乡亲们能在自己的家门上,自己的地头上打工赚钱,老百姓高兴,政府也放心。如今乡亲们的口袋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好了。”新街乡党委副书记李国庆高兴地说。蔬菜产业和养殖产业鼓起了新街乡村民的钱袋子,村民们用勤劳和汗水,在田间地头演绎着勤劳致富的喜人美景 。
来源:县文联
作者:马永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