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州第十五届人大代表羊壮太履职综述
脚踏泥泞 俯首躬行
让乡村振兴看得见 摸得着
——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州第十五届人大代表羊壮太履职综述
全国乡村振兴重点村、省级卫生村、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省级美丽家园示范村……近年来,贵德县河西镇团结村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落蝶变成为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蝶变背后,有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州第十五届人大代表羊壮太的一份功劳。

聚力乡村发展,当好安居致富带头人
实现乡村振兴,发展产业是关键。在多次外出取经,深入分析市场前景的基础上,羊壮太带领村民们走出了一条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2013年,他协调引进青海三兄弟生态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以“企业+基地+农户”为发展模式,流转本村耕地林地1200亩,争取企业投资8100余万元,先后建成含美地花田休闲观光园区、欧洲玫瑰花园、乡村酒店、特色餐饮、露宿营地等基础设施完备的综合性休闲观光生态旅游区,为发展乡村旅游打下了坚实基础。2020年,他又争取江苏援建资金370万元,实施了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修建2700平方米智能温室1座,卫生厕所1座。2021年投资1000万元实施了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项目,建设乡村游客综合服务中心、民俗小院、民俗展示厅等设施,进一步改善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条件。

在羊壮太的带领下,团结村形成了集特色餐饮、乡村民宿、观光游览、民俗文化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链。2020年,团结村入选“青海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2021年,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2021年团结村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逐步成为省州县乡村旅游的打卡胜地,也成为了贵德乡村旅游的“金字招牌”。
真心服务群众,当好务实为民的贴心人
“时刻铭记自己是一名人大代表,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羊壮太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多年来羊壮太主动担当,带领村“两委”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并在村内组织开展了“好婆婆”“好媳妇”、五星级文明户等先进典型评选、文艺演出等各类活动。在春节、重阳、中秋等节日期间他还会为村里的老人送去节日礼品。同时,他还组织村内有成就、有威望的乡贤成立了村民调解委员会,村民之间的矛盾在村内便得到有效化解,成功做到了将矛盾“吸附在当地”。他本人也主动协助镇政府参与、调处化解草山纠纷、家庭矛盾等50余起,全力确保了矛盾纠纷“化在源头、化在萌芽、化在基层”,正因为他公正公平的办事原则,在朋友圈里,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黑脸包公”,叫着叫着,他把他自己的微信名也改成了“黑脸包公”。他本人也于2020年被司法部授予“大排查、早调解、护稳定、迎国庆”专项活动表现突出个人荣誉。

疫情期间,他迅速召集党员、人大代表、村干部、志愿者等第一时间成立先锋队,带头夙夜值守在检查点上,摸排登记、走访核查、采购生活用品……始终奔波在“疫”线上。在他的倾心守护下,多年来团结村未发生一起越级上访案件,群众生活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有效保障。2018年,团结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履行代表职责,当好人民群众的代言人
羊壮太深信,只有深入群众,了解民意,汇聚民智,为民代言,才能担负起代表的神圣职责,因此,每次人代会召开前,羊壮太都集中一段时间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并记录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在人代会闭会期间,对于群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他也认真写好建议,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积极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种质资源是极其珍贵的农业遗产与自然资源。建立种子资源库对贵德县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充分调研和广泛走访群众的基础上,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羊壮太提交了关于加快贵德县农业种质资源发展的建议,这一建议也得到了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关注,目前该项目正在积极与省州对接,同时,羊壮太还结合自己农村工作经验丰富,了解农村、熟悉农村的优势,归纳整理,先后提出了一批改善村容村貌、增加群众收入、创新乡村治理等意见建议,均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办理。
这几天,刚从省上开完会议的羊壮太正忙着参加河西镇组织的“红马甲”政策宣讲队,通过开展“地头式”宣讲,把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和省十三届人大八次会议精神从“书面语”变为“聊家常”、让党代会和人代会精神通过“实的内容”“活的方式”“鲜的语言”,长在田间地头、留在群众心里。
“为农民代言、为乡村谋利”是羊壮太代表的履职目标。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的羊壮太把对农村和农民的深厚感情与人大代表的使命职责融合在一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届代表、一生荣誉,一任代表,一身责任”的履职担当,也让乡村振兴战略真正转化成了农牧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