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长者版>新闻中心>贵德新闻>详细内容

贵德县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

2020-01-17 15:46:05 中共贵德县委办公室 点击:[] 字体:

贵德县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建设,利用两节回乡探亲之际,通过走访各乡镇,与村民拉家常,深入田间地头、生产建设车间实地察看调研,切实感受到了贵德新农村的新变化。

一、取得的成效

(一)乡村道路畅通,百姓回家更便捷了。

“立春之后,就是腊月中旬了,通村的道路变得热闹起来,进村的小汽车一辆接着一辆。”尕让乡亦什扎村村民南夸说。“买了车,回家方便多了。去年腊月,我们就是自己开车从西藏回来的。”刚回村的南夸穿着新买的羽绒服,一边嗑瓜子一边说,“以前坐大巴,返乡途中耽搁的时间长不说,到了县城还得转车到乡上,接着再借摩托车回村里或者让家人朋友来接,麻烦得很,压根不敢带太多东西。现在开车,东西直接放在后备箱里,从打工地一直到家,舒服得很。”话音未落,一旁的扎西东主就抢着说:“最重要的是,通村的路好了。如果是以前的窄路,车难开不说,碰上下雪天,车子打滑连村里都进不来。”亦什扎村距离尕让集镇近17公里,在没有私家车的年代,中巴车是唯一选择。每次回家,一想到通往家乡的那段道路,心里就发怵。大巴车在乡间小道艰难行使,遇上坑坑洼洼的道路,颠簸得让人难受,尤其是经过亦扎石村时,让“三悬”的故事再次上演。如今,返乡“囧途”成了历史。在下乡调研时,村里人说,“村前的新路通了”,这新路指的就是2019年新修的亦什扎村至尕让集镇通村道路,不仅路面比以前宽了3米多,还更加的平缓,让村民们到家的时间足足缩短了半个多小时。

(二)村庄环境改善,群众生活品质提升了。

前几年,每逢春节,尕让村集镇就遍地都是烟花爆竹纸屑,沟渠里飘着塑料袋等生活垃圾,道路两旁时不时有冒着烟的垃圾堆。今年春节在外的游子返乡,这种情况看不到了,连焚烧垃圾的垃圾池也不见了。垃圾去哪里了?集镇保洁员张连祥说:“以前垃圾就地焚烧处理,污染环境不说,还有消防隐患。现在村民习惯把垃圾丢在村口垃圾桶,北控公司统一配备了垃圾运送车,每隔两天就会定点清理运走垃圾。 ”

今年21岁的刘秀琴在西宁上学,每年春节前都会到小姑家帮忙,今年一家人出门走了两分钟发现母亲不见了。“我马上回头去找,没想到50多岁的母亲正拿着垃圾,要扔到村里的垃圾桶里。”刘秀琴说,“以前,村子里的垃圾都是随手乱扔,边沟里可以见到各种垃圾。今年回来,村子里多了很多垃圾桶,路上、边沟里干净了,记忆里的美丽乡村又回来了。”“我们村今年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禁毒会、道德评议会,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把保护环境、维护村庄整洁变成了大家的自觉行动”。 垃圾围村成了历史,曾经乡村里破败的土房子,也存留在了上世纪的照片里。

(三)思想观念改变,村集体经济提高了。

农村青年正在城市实现新作为,而农业、农村也在新时代展现出新的活力和生机。“现在每月给我4000块钱回到工厂,哪怕再加一倍,我也不会去了。”尕让乡二连村村民喇全忠说,选择艰辛的创业之路,并非心血来潮。做过大厨,进过车间,干过快递员,不同的打工经历更加坚定了他的创业心。20199月,他利用自家的住房和朋友开店做餐饮,主打柴火鸡和土火锅。不到3个月,他的店已有100多个老客户。“父辈们偏向‘干一行,爱一行’,而我想趁着年轻,多折腾折腾。现在是创业的好时代,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定会做出成绩来。”喇全忠说。

“原来在家里没什么事,大家就聚在一起聊聊天,打发时间,如今村里办起了粉条厂,这些简单的活干起来也不累,工作环境也好,家里有事也顾得上,”洛乙海村粉条厂务工人员靳有梅说道。目前,粉条厂辐射带动20户村民就近增收,其中贫困户9户,实现人均增收1000元,集体经济收入达9.4万元。未来将逐步实现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贫困人口“一人一岗”,确保贫困群众就业岗位全覆盖。

二、存在的问题

在走村入户的过程中,切实感受到了村庄的新变化但同时,在与朋友、群众交流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在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是“由于合作社处于刚起步状态,村里大部分社员都在等待或者观望,参与土地流转经营、集中种植的程度不高,部分群众有畏难情绪。”河东乡阿什贡村村委会主任勾日扎西说。二是“目前,全乡上下正在大力开展国土绿化三年提升行动、村庄清洁行动、河湖长制等,人居环境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普还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等现象,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尕让乡二连村党支部书记刘文玉说。三是尕让乡乡长多杰拉旦说:“尕让乡农村劳动力主要从事在村务农和在外务工或经商两个方面。有许多在外务工的人从此留在了城市,基本不回村里,更谈不上对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另外,近年来,随着全国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城市的发展理念、生活环境、基础设施、教育资源、公共服务等要素不断吸引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农村的资源要素已不能满足现在年轻人的发展,导致人才资源要素向本地回输较少,输血功能较弱。”

三、提出的建议

一是加强宣传引导。河东乡阿什贡村村党支部书记卓玛本说:“村合作社的成立为我们搭建了创业带富的舞台,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村干部作用,挨家挨户进行宣传讲解,给社员讲规模化经营、土地统一管理等相关知识,尽快引导让村民转变观念。”二是完善基础设施。“要以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为突破口,紧紧围绕农村道路交通、农田水利、供水供电、通讯网络、垃圾污水处理等方面,持续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为推进农村经济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尕让乡副乡长董海刚说。三是积极引进人才。“要用宽松的政策、良好的环境,吸引农民工、农村大学生和先富起来的农村能人返乡创业。积极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从资金支持、公共服务、投资环境等各个方面,为乡村人才引进建立全面的保障体系,充分调动人才投身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科技、教育、医疗等多方面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尕让乡党委书记张建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