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长者版>新闻中心>贵德新闻>详细内容

常牧镇:凝心聚力抓党建 开拓思路勇创新

2018-12-17 14:41:28 贵德县常牧镇党政办 点击:[] 字体:

今年以来,常牧镇党委、政府坚定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工作路线,将抓党建、强“三基”作为学习、领会、贯彻好州县组织工作会议精神的主抓手,不断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党建工作呈现新的亮点特色。

新作为搭建“互惠”桥梁—学地共建显雏形。今年镇党委、政府通过积极同青海民大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协商、沟通,于今年4月份在我镇正式建立了学地共建实践基地,双方就常牧镇农牧民党员赴民大培训,青海民大学生来我镇暑期锻炼、见习等事项达成一致意见,学院杨虎得院长专题授党课1,民大选派教授为常牧镇专题授党课3;暑假期间,青海民大公共管理学院选派40余名大学生到常牧镇开展了暑期岗位锻炼,并就常牧镇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进行暑期调研,形成调研报告,为镇党委、政府今后决策部署提供了依据。

新思路优化“补钙”途径—村史场馆喜落地。今年以来,镇党委、政府坚持把周屯村史馆建设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来抓,力争将村史馆建设成全镇党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新阵地,弘扬真善美,提振全镇党员、干部、群众精气神。镇党委以“党建大提升、民族大团结、文化大繁荣、社会大发展”为主题,创建了周屯村史馆,县委组织部、统战部、文联、文化局等在村史馆创建方面给予了精心指导和大力帮助。村史馆共收集展品240余件,其中农耕39件、民俗154件,屯边物件26件、历史文书20余件,尤其是清同治、光绪、明国年间的历史文书,详细周屯村群众的婚姻、房屋财产转让及民事纠纷调处情况,让人心生触动和震撼。明代石狮,年代久远的老地契、账本、粮票、毛主席像章等老物件,集中展示了我们脚下这片土地的演变过程和特色的多元文化。通过展示收集、陈列农耕、民俗时期的各类生产、生活用具、完整保留先辈们的生活足迹,激起老一辈对年轻时光的回忆,让年轻人了解农村的历史变迁和传统文化,让我们依稀回到那个艰苦而又充满温暖的年代。村史馆内英模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张中世、综治英模二等功臣者范永华、全国粮食高产、丰产贡献奖者万奎三位英模典范,具有非常普遍的代表性和教育意义,在潜移默化中增强群众对党的感恩之情,教育党员、群众知党情、记党恩、永远跟党走。

新理念打造“样板”阵地,便民中心惠百姓。今年以来,为积极适应新形势下组织工作新要求,按照规模适度、便于服务的原则,周屯村努力提升村级便民服务功能,提高了村级党支部为民办事的效率,整合农家书屋、党团活动室、文艺器材室等各类资源,创建了周屯村便民服务中心,规范了村“两委”活动阵地。便民服务中心整合办公设备,为群众免费提供复印、代写各类申请等业务,使群众“找人难、盖章难”等突出问题得到了根本性的解决。此外,严格执行村“两委”坐班制度的基础上,规定每周三为村“两委”集体坐班日,集中为群众代办事务,让办事群众感到了贴心,提升了村“两委”在群众心目中的整体形象。

新样式推动“暖心”帮扶—“主题党日”谢党恩。今年7月我镇却加村村民二郎其子尕藏东主因骑摩托车意外摔伤,经医院鉴定为脑部残疾,先后花费医药费近17余万元,高额的医药费用,让这个本来就很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整个家庭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为了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用真情和爱心帮助困难群体,镇党委号召全镇26个党支部进行爱心捐款,全镇干部职工、镇属各单位、驻村工作组、各村党支部积极响应,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累计捐款达4.3万元。镇党委、政府及时将善款送到二郎家,并表达了全镇干部职工、群众对二郎的关心安慰其安心治病,鼓励二郎一家重拾生活信心,大难面前选择坚强。此次爱心捐款,传递了全镇干部群众广行善举、共创和谐的正能量,让扶贫济困成为全镇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新举措抛洒“旌旗”招展,—临时支部保平安。为充分发挥党员在维护社会稳定一线的作用,突出党组织引领带动作用,充分整合驻守点党员资源,更好维护争议地区大局稳定,常牧镇党委在历年经验做法的基础上,今年5-7月继续上岗查达毛崖豁争议区虫草采挖期间成立临时党支部,临时党支部9名党员在搜集维稳信息、掌握群众思想动态、化解矛盾纠纷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让党旗飘扬在了雪山维稳第一线,确保了虫草采挖区小矛盾不发酵、大矛盾不形成的良好势头。驻守组全体党员主动佩带党徽,亮出身份、承担责任,分区、分片和采挖虫草的群众开展谈心谈话,了解掌握他们每天虫草采挖情况、市场价格和思想动态,增进同虫草采挖群众的沟通交流,取得群众信任和认同。临时支部全体党员对发现的维稳隐患、群众思想动态及时向临时党支部汇报,大家坐在一起交流看法、研判形势、紧盯薄弱环节,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争当维护边界稳定的排头兵,领头雁。

新风俗展现“独特”面貌—移风易俗促发展。拉德村是常牧镇重点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系纯牧业村,以前的拉德村,村民喝酒赌博、打架斗殴的不良现象时有发生,婚庆大办、彩礼多要、相互攀比的也不在少数;虫草采挖期间与毗邻都秀村发生纠纷,破坏草场,滥砍滥伐;村内年轻人经常把头发染成彩色,修剪成怪异的发型等现象屡见不鲜。今年拉德村积极发挥村党支部的核心作用,坚持“群众要想富、关键在支部;村庄要发展、村风是关键;群众看干部、干部必须做”的原则,结合村内实际,制定出“十不三戒两少一承诺”的特色村规民约。村“两委”带头执行“十不三戒两少一承诺”的实行,使拉德村内年犯案率从之前的5%降低到1%,矛盾纠纷由每年20余起减少为12起;村风民俗由原来的酗酒抽烟赌博的不良村转变为如今戒烟戒酒戒赌博的文明村。拉德村在牧业村中做出了乡风文明的表率,移风易俗正在推动拉德村以崭新的姿态和精神面貌更好更快的发展。拉德村的“十不三戒两少一承诺”被《贵德新闻》广泛宣传,引导全县各村形成勤俭节约、文明和谐的新风正气。

新课堂破解“宣传”瓶颈—“小微党课”奏强音。今年以来,常牧镇党委立足加强党的思想建设这条主线,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继续巩固深化“车轮党课”和“帐篷党课”,以牧业村党员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为他们搭建就近了解国家政策、学习理论热点、共谋村级各项事业的平台。镇党委针对当前牧业9村党员居住分散难集中、文化程度低、夏季转场放牧党员难集中、因病因残等特殊原因不能及时参加党组织生活、不了解党的惠民政策的牧民党员等实际情况,深入到牧民家中、放牧点,为党员在家门口“充电”,促进农牧民党员群众生产生活和提升学习、了解国家现行政策两不误,确保了牧区党员“不掉队”。大家相互唠家常,谈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说精准扶贫政策、评村中邻里和谐,并把村里精准扶贫、维护稳定纳入授课范畴,有效提高了牧区党员的党性党纪教育;今年以来,共开展“车轮党课”13场次,接受微党课党员110余人,进一步创新和规范了组织生活形式,赢得了牧区党员的好评,让他们感受到了“小微党课”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