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屯村:按下“美丽乡村”建设“快进键”
平坦的柏油马路铺展开来,干净整洁的巷道两旁种满了白杨树,宽敞的村委会广场上村民们正在健身、唠嗑……行走在贵德县河东乡王屯村,一副和谐美丽的画卷铺展开来。“如今,我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的干劲更足了,尊老爱幼、互帮互助的良好风尚已形成。”12月5日,王屯村村党支部书记候生祥介绍说,2011年王屯村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全国文明村”,2015年再次评为“全国文明村”,2016年被青海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全省文明村”。
王屯村是我州人口最多的一个村庄,全村572户2236人,是汉、藏、土等多民族聚居村,劳务输出是最大亮点。村“两委”班子利用村里丰富的劳动力大做文章,邀请技术人员在村内举办电焊工、烹饪、农机驾驶等培训班,鼓励群众摆脱耕地束缚,到外地务工增加收入,已累计输出劳务19420人次,每人年均创收9000多元。“村里有了合作社,在家门前也能挣钱,而且现在村里的环境卫生比以前好多了,大家也形成了爱护环境的好习惯,这下我们鼓足干劲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贫困户候国柱说到。
钱袋鼓了,生活更富裕了,村民的精气神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挣钱的途径从原先外出务工的单一产业链变成了现在的养殖和种植链条。在鼓励群众外出务工的同时,村支部相继研究制定了农田集中统一灌溉、村民盖房互相帮助、“红白”事由各社统一参与处理等村规民约,既解除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又营造了村风正,民风淳、大家事,齐帮忙的村级管理氛围。“都说现在的时代好,党给我们盖新房,党问暖来党问苦,党把我们放心上……”村民宋天锦时常在家中唱着这首民间小调。两委班子为了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根据青海民间小调编写歌曲,将自娱自乐与开辟农民增加收入渠道相结合,配备了二胡、板胡、表演服装等器材,成立了文艺队,展现了村民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在此基础上,今年王屯村计划总投资4410.1万元,以“改善群众住房条件、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发展后续产业、整治村庄环境”为目标,进一步完善村里的基础设施,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得到新的提升。本报讯(记者/陶亚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