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长者版>新闻中心>贵德新闻>详细内容

我县“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亮点纷呈

2016-08-03 11:54:12 今日贵德 点击:[] 字体:

    (通讯员  张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县各级党组织牢牢把握学习教育总体目标要求,立足“学”这个基础,扭住“做”这个关键,紧盯“改”这个核心,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带着问题学,立足岗位做,针对问题改,推动了学习教育有力有序开展。特别是部分党组织在学习教育中注重创新学习方式方法,围绕党员干部怎么学怎么做,找准载体路径,丰富学做内涵,在抓实见效上下功夫、出实招,为开展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借鉴,确保了学习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河西镇3+2工作法加强驻村干部监督管理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做”这个关键,把驻村干部履职情况和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合格党员的标尺,抓住要害、精准发力,以解决个别驻村干部不进村、不入户、“遥控指挥”、“电话工作”等突出问题为切入点,全面实施驻村干部监督管理“3+2工作法,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立足岗位做贡献。(“3,即每周五天工作日内,周二、周三、周四共3天时间各驻村干部要深入村社、走访群众、了解民意、开展工作。“2”,即周一参加镇村干部晨会,领取本周工作任务,周五在镇机关开展工作,总结报告本周工作开展情况,做到工作有计划、有总结)

河阴镇建立党员星级量化考评机制,量身定制合格党员标准。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做”这个关键,把党员干部发挥作用情况和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合格党员的标尺,在全镇区分机关、村(社区)两个层面,建立推行机关党员、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六星级”和村、社区普通党员“五星级”量化考评机制,将学习教育中党员以学促做、学做结合的表现情况量化到星级考评中,为不同层面不同群体党员提供了发挥作用和展示先进性的平台,激励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向往“得星”,行动上积极“追星”,工作上努力“争星”,推动形成了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工作格局,在破解党员队伍管理难经常、表现难评价、考核难量化、成效难体现等问题上积累了有益经验。

河东乡建立“12345”工作机制,奠定学习教育基础保障。开展一次督查。每季度开展一次党建及其它工作的督查,查找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困难问题,为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打牢组织保障基础。制定两个计划。科学制定年度学习计划,指导党员合理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办好三个课堂。办好领导干部讲党课课堂,支部集中学习课堂,党员新媒体自学课堂。搭建四个平台。搭建“微短信平台”定期发送知识要点解读,发送学习温馨提醒;搭建党建信息微信群17个,开展党员学习互动、组织专题讨论、交流心得体会等活动;印发学习和辅导资料;制作“口袋书”,促使党员时时学、处处学。争做五个模范。乡党政班子成员带头爱党护党,争做信仰坚定的模范;组织全体党员开展正反面警示教育,争做廉洁自律的模范;机关党员干部下沉服务,宣传惠农惠民政策、代办各项事务,争做勤政务实的模范;党员干部主动深入村社,排查解决矛盾纠纷和突出问题,争做维护稳定的模范;结合党员结对认亲活动,带头助困扶贫,争做脱贫致富的模范。

尕让乡活学活用,开办“微信学堂”、发放“红色礼包”。机关党支部利用微信群,设立“我们一起听党章”栏目,根据党员干部工作、生活实际,搭建“随身课堂”;借鉴“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典型经验,利用微信向全体党员推送先进经验和做法,促进党员随时学、随地学,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与此同时,尕让乡党委为全体党员发放“红色礼包”(内有专用笔记本、党徽、知识读本、致党员的一封信等物品),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更加生动、更具感染力。

河阴镇西家咀村电话送学,让“两学一做”在流动党员中不“留白”。针对外出流动党员流动性强、学习难坚持、管理难跟上等问题,借助智能手机、互联网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建立外出流动党员信息库,定期通过手机短信、微信向流动党员编发和推送“两学一做”学习内容的信息,方便外出流动党员随时随地学习。村支委会成员不定期进行电话回访,询问学习情况,并教育引导党员无论流动到哪里,都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做到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确保了学习教育不留盲点、不走过场。

县藏语委办、司法局开展“两学一做”藏语课堂进牧区活动。针对牧区党员汉语水平偏低、居住较为分散等实际问题,县藏语委办、司法局抽调懂“藏汉”双语、政策法规能力较强的精干力量组成藏语宣讲组,深入常牧镇切扎村,采取草原大讲堂、帐篷微课堂、流动党课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集中学习宣传党章党纪、法律法规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理论知识,坚持联系身边典型事例现身说法,用大白话、乡情乡音讲好大道理。编印发放藏汉双语口袋书、宣传册,最大限度满足牧区党员个人学习需求。通过开展上门“送学”活动,有效解决了该村开展学习不经常、召集人员难和无人领学等问题,增强了学习教育的针对性。

老干部艺术团党支部“两个结合”打牢学习教育基础。结合实际,创新方法,在尽力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通过“两个结合”力争学习教育取得实效。坚持把学习教育与提升党员队伍素质相结合。针对支部党员年龄偏大、行动不便的特殊性,为每名党员征订《“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手册》,开展上门“送学”,将支部书记党课讲稿印发给每名党员,确保学习实现全覆盖。组织老干部党员到延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提升党支部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激励老干部党员积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坚持把学习教育与发挥老干部党员作用相结合。充分发挥老干部艺术团的资源优势和老干部党员的政治、智慧优势,先后创作出《万众一心共圆梦》、《中国的明天更灿烂》等突出地方特色曲艺表演形式的“微党课”,开展了“庆七一、颂党恩”、“大手拉小手、夕阳伴我飞”等主题文艺演出活动,不断丰富学做载体,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人心、形成共识。

河西寄宿制学校“两个三”抓“学”促“做”。以学促做,力争三个抓好。一是抓好学习宣传。围绕学习教育研讨专题,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党员集中开展学习研讨。充分运用微信、短信、板报、橱窗、标语等媒介宣传“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二是抓好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党总支书记带头讲党课制度,教育引导教师党员敬业修德,做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实践者。三是抓好边学边查边改。坚持问题导向,引导全体教职工敬畏法纪法规,严守师德师规,不搞有偿家教。以做带学,促进三个结合。一是将学习教育与党建品牌创建相结合。充分发挥“党员先锋岗、示范岗、奉献岗”的示范作用,强化党员“师德育人先锋号”品牌意识,开展了“发挥学校美育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为内容的“十个一”活动。二是将学习教育与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相结合。组织58名党员开展“一帮一”结对帮扶少数民族贫困生、学困生和留守儿童活动。三是将学习教育与“三项教育活动”相结合。扎实开展以弟子规教育、“日行一善、周明一理、月养一习”和民族团结教育为主题的“三项教育”活动,全面推进学校德育教学发展。

二连村党支部以学习教育推动村级产业发展。二连村党支部在学习教育中发挥党支部主心骨和党员模范作用,坚持以学促做,以做带学,不断增强党员对党和政府的认同感以及建设美丽和谐新农村的信心和决心。村党支部围绕做合格党员标准,开展了以“党员如何在村级产业中发挥作用”为主题的学习研讨活动,通过学习讨论、交流体会,形成了二连村发展生态果品观光采摘园区和乡村旅游的总体思路,积极引导群众以土地流转或农户承包土地评估入股的形式成立股份公司,种植梨树1000亩,实施了农家乐和家庭宾馆建设项目,推行综治维稳“一站式”服务,广大党员积极参与到治安巡逻、矛盾调解、邻里互助等工作中来,为发展乡村旅游业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