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德县河西镇流转土地2.15万亩“赚”出农村经济“半壁江山”
贵德讯(张顺祥 李海霞)贵德县河西镇通过土地流转为手段,转变农业经营方式,引导村民改变“一茬庄稼两年苦”的传统观念,广泛推行“企业+协会+基地带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引进企业流转土地,各类协会中介为村民牵线搭桥,开辟第二就业渠道,让诸多的种植、养殖等基地带动农户创业增收,实现双促双赢。
贵德县河西镇针对辖区紧邻黄河两岸,土地肥沃、无霜期长、水源充足、地理位置优越的特点。查摆制约农业发展滞后的根源,充分认识加大农业投入的重要性,通过算对比账,让村民看到“人挪活,地易主”的必要性,使村民进一步认识到长期以来以种植优质冬小麦为主,虽然解决了口粮问题,但收入较少,村民“单打独斗”分散经营,形不成规模,且受传统农耕文化思想影响,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多以人工耕种为主,成本大、产量低、投入不足、收入有限的弊端。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把土地流转作为全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来抓,大胆引进青海天露乳业有限公司,流转土地3350亩,种植饲料玉米、紫花苜蓿;引进青海翔瑞公司流转土地800亩,修建蔬菜温棚167座;引进青海互丰农业技术推广公司流转土地4200亩,实施大面积地膜油菜制种,全镇共引进各类无污染的环保型企业11家,共流转土地2.15万亩,占全镇总耕地面积的70.01%,土地流转总收入达1073万元,收益农户占总户数的79.21%,仅土地流转一项户均纯收入2763.32余元,人均纯收入745元。每亩耕地年均纯收入500元,村民土地流转出去后,劳动力得到解放,一门心思外出务工,在各类协会和中介经纪人的撮合下,村民就近到企业和种植、养殖基地务工,也可远赴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务工,人均年收入多则五、六万元,少则两、三万元。今年3-5月中旬,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4370名村民外出务工共创收3933万元,人均创收9000元,既能解决村民外出务工土地闲置撂荒的问题,又能腾出身子外出创业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真正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