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长者版>新闻中心>贵德新闻>详细内容

苏青携手植新绿 情暖贵德“衣”爱行

2025-10-24 08:37:41 贵德县委宣传部 点击:[] 字体:

苏青携手植新绿  情暖贵德“衣”爱行

金风送爽绘新卷,苏青携手践真情。10月21日,江苏省第六批援青干部人才主题党日暨“苏青友谊林”植树活动,“情暖贵德 衣爱同行”江苏苏美达集团公益校服捐赠仪式在贵德县举行,这场融合生态保护、文化交融与公益行动的苏青协作活动,不仅为黄河上游筑牢绿色屏障,更以温暖举措传递苏青情谊,书写了苏青一家亲、千里山海情的生动篇章。

一片林一片情,苏青协奏黄河畔

秋意渐浓,贵德黄河之畔悄然换装,清澈的黄河水裹挟着秋的气息奔流东去,在黄河岸边的山坪台上,江苏省第六批援青干部人才主题党日暨“苏青友谊林”植树活动和贵德县“苏青共植连心树 携手同护母亲河”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举行,第六批援青干部人才总领队、青海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高强,青海省政府副秘书长、海南州委副书记、海南州人民政府副州长、江苏省对口支援海南州前方指挥部总指挥、对口帮扶青海省工作队领队戴敏捷,贵德县委书记萨尔娜,贵德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银措吉及在家的县级领导,江苏省援青干部人才及贵德县党员干部职工、群众代表参加。贵德县委副书记、县长张有强主持活动政务环节。这场延续江河同源、山海同心的植树造林活动,既是苏青深情协作、播种美好希望的生动写照,更是并肩携手、共筑未来的美好序章。

图片

图片

戴敏捷代表江苏省对口支援海南州前方指挥部和对口帮扶青海省工作队讲话,他在讲话中指出,江苏第六批援青干部人才进青以来,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立足青海省情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精准谋划实施一批环境治理、生态保护项目。“苏青友谊林”既是生态林,体现了江苏援青干部人才守护好青海绿水青山的责任担当;也是团结林,凝聚着苏青两省携手同行的深厚情谊;更是发展林,将以标准化经济林和灌木林建设为基础,系统推进“生态修复+特色产业振兴”,探索推行“林果业+森林康养+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为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注入强劲动能。他强调,将以植树活动为起点,坚持规划引领,聚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改善民生福祉,深化交往交流交融,持续营造“苏青一家亲”良好社会氛围,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贡献更多江苏援青力量。

图片

贵德县委书记萨尔娜代表县委、县政府致辞,她表示,第六批援青干部人才和贵德县党员干部群众齐聚黄河之畔,共同启动“苏青友谊林”建设,这既是苏青深情协作、播种美好希望的生动写照,更是并肩携手、共筑未来的美好序章。在贵德共植苏青友谊林,是对贵德生态立县战略最直接、最有力的支持,是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务实之举。友谊林作为苏青两地深厚情谊的象征与美好期许的寄托,必将激励全县上下以更大热情和决心,守护好这方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此次援青干部人才主题党日,以“扎根”彰显担当,用“耕耘”诠释奋进,厚植援建情谊、浇灌理想之花。种下的,是一棵棵承载苏青协作深情的友谊之树,更是一粒粒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金色种子、一份份共谱未来发展新篇的坚定誓言。

图片

活动现场,高强、戴敏捷、萨尔娜、张有强共同为“苏青友谊林”揭牌,纪念石矗立北岸、遥望东南,象征着一代又一代援青干部情系贵德、扎根贵德的使命担当。贵德县对口支援领导小组办公室与河西镇人民政府正式交换管护协议,为“苏青友谊林”后续养护提供保障。

图片

种下“友谊林”,情系“贵德美”,同护母亲河,留下“千里情”。在随后的植树活动中,各级领导、援青干部人才、贵德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绿水青山”“清清黄河”“薪火青年”“巾帼芳华”“奋进河西”等18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队志愿者及群众身穿红马甲,共同分工协作,个个干劲十足,有的主动挖坑、有的积极扶苗、有的拿桶浇水、有的拿铲培土,现场一片繁忙景象。一株株新栽的树苗迎风挺立,为秋日的贵德大地增添了一片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新绿。此次植树和环境卫生净化活动不仅为贵德大地增添了绿色,更是江苏、青海两地携手打造绿色家园、共同守护生态环境的生动实践。

图片

看着眼前空地上种出一颗颗孕育希望的树苗,南通大学第27届莫文隋研究生支教团青海分队队员、贵德县民族寄宿制学校教师王文森说:“这次植树活动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它让我更加坚信,无论是植树还是育人,其内核都是一致的,那就是怀着对未来的责任,用汗水浇灌希望,用爱守护成长。我们期待这片友谊之林不仅能荫蔽一方水土,更能承载着这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执着精神传承下去。”

图片

在一旁撸起袖子挥铲培土的河西镇群众华青才让说:“今天的‘苏青共植连心树 携手同护母亲河’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意义很大,我们和援青干部人才一起植树,共同开展卫生整治活动,绿化和守护我们的家园,以实际行动参与贵德生态文明建设,保护母亲河一江清水向东流,接下来,我们将共同携手把这片林地保护好,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

图片

山海虽远,同心则近;使命在肩,奋斗以成。贵德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马浩昕说:“此次活动,是深化苏青两地对口支援合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实践,也是我们携手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行动。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凝聚力量,丰富活动内涵,以植树增绿为载体,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根植于心、践之于行,共同为守护清清黄河、建设美丽家园贡献力量。”

图片

一件衣一份爱,苏青暖流润心田

秋阳和煦,河西寄宿制学校内暖意融融,一份从江南水乡启程、跨越两千多公里山河经纬的深情礼物,与校园里的琅琅书声美好相遇——“情暖贵德 衣爱同行”江苏苏美达集团公益校服捐赠仪式在此温情举行。高强、戴敏捷、萨尔娜、张有强、银措吉,江苏苏美达集团曹建红、杨勇,省州县援建工作负责同志、贵德县部分县级领导、援贵干部人才,贵德县教育系统、中小学校负责人及师生代表参加。贵德县委副书记、副县长卢林主持。仪式上,江苏苏美达集团向贵德县13所中小学的14499名学生捐赠了14764套校服,其中贫困家庭学生每人2套。中国浦发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苏美达股份有限公司和贵德县人民政府签订捐赠协议,并赠送捐赠牌。在传递温暖、点亮梦想的同时,让同学们在成长道路上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树立远大志向,书写精彩人生。

图片

仪式现场,贵德县委书记萨尔娜代表县委、县政府向情系贵德、慷慨捐赠的苏美达集团致以衷心的感谢,向扎根高原、辛勤付出的援建干部表达崇高的敬意。她表示,今天的捐赠,是江苏援建情谊的又一次温暖延续。一件件崭新的校服,是苏美达集团对贵德学子的深切牵挂,是苏青各族人民手足相亲的深厚情谊,更是援青工作薪火相传、延续光大的生动实践。自对口支援工作开展以来,江苏省委、省政府坚持精准帮扶,江苏干部群众倾注真情实意,从产业培育到城乡建设,从民生改善到智力支持,为贵德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蓬勃活力,把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关怀、祖国大家庭的温暖送到贵德老百姓的心坎上。特别是在教育领域,显著改善河西寄校、河阴小学、民族完小等中小学基础设施条件,并以智力援助、异地办班、“莫文隋”支教团、“校联体”建设等举措深化“组团式”教育帮扶,有力推动了贵德县义务教育实现从“有”到“优”的提档升级,迈上优质均衡发展的更高台阶。

图片

“情暖贵德”,暖在身上,更暖在心里;“衣爱同行”,衣随爱至,更与希望并肩。看着同学们穿着校服充满感激的眼神,江苏苏美达伊顿纪德品牌管理有限公司销售三部经理张渊博感慨道:“我们苏美达集团也是跟随江苏省队的脚步,来到了青海省,来到了贵德县,对贵德县学子捐赠了优质的校服。此次活动只是一个开始,今后我们会更加关注全县所有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教师成长发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全国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带到贵德,赋能当地教育事业发展。”

看到同学们穿上崭新的校服,脸上洋溢出灿烂笑容时,贵德县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县教育局副局长赵国艳满是欣慰,她说:“今天的捐赠,我们深深感到,这不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是一份珍贵的精神滋养。这份来自江苏的爱心,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爱的种子,让他们懂得了什么是分享与担当。我们相信,这颗种子必将生根发芽,激励他们未来也成为传递温暖的人。”

南通大学莫文隋研究生支教团青海分队队长、贵德县民族寄宿制学校教师张柏林来到贵德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从刚到贵德时的手足无措到现在的完全适应,她不仅感受到了援青指挥部对支教生的关爱,也被同学们朴实无华的关心所感动,她说:“江苏和青海虽远隔千里,但这份情谊让我知道,我们的心是靠在一起的。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会把这份关心和慰问化作动力,在支教这条道路上继续前行,为青海的孩子们撑起一片知识的天空。”

图片

“这套新校服对孩子们来说,意义远不只是一件新衣服,它更是一份来自千里之外的深切关怀,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和陪伴。这份温暖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感恩情怀,也成为了激励他们勤奋学习、励志成才的一份精神力量。”对于全程参与校服发放的贵德县河西寄宿制学校教师杨雪来说,此次捐赠活动的意义不仅仅是一次温暖的传递,也在学生心中种下了一颗播撒大爱的种子。

穿着新校服激动万分的贵德县河西寄宿制学校学生邢晓丽说:“收到这份特别的礼物,很开心,也很激动,新校服很合身,心里特别温暖。这份礼物让我感受到社会的爱,也让我更有信心好好学习。将来我也要像他们一样,关心和帮助有需要的人,把这份爱心一直传递下去,让更多人感受到温暖。”

从“苏青友谊林”的枝繁叶茂,到“情暖贵德 衣爱同行”的温暖传递,这场跨越千里、山海情深的协作,不仅为高质量发展厚植生态底色,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生态贵德建设再添新绿,更以温暖举措传递苏青情谊,在苏青两地青少年心中播撒下绿色发展的种子。贵德县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与江苏省南通市密切协作,在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上协同联动、在发展特色产业上优势互补、在改善民生福祉上携手并进、在促进民族团结上同向发力,将援建的大爱凝聚成强大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