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朵花”到“一条链”
千年贵德古城,一城梨雪漫。 四月芳菲,高原贵德迎来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万顷梨园,银装素裹,与赤红的丹霞地貌、蜿蜒的碧蓝黄河相映成趣,共同勾勒出一幅令人心醉神迷的高原春色长卷。这座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城市,800余株历经三百年风雨的古梨树依然遒劲苍郁,枝头积雪般的梨花与赤壁丹霞交相辉映,仿佛时光在此凝固,历史与自然在此对话。“春有约,花不误。”4月12日,第十九届黄河文化旅游季在这诗意的季节里拉开帷幕。梨花盛放,如约而至,美丽的贵德迎来一年一度的“顶流时刻”,一场美好的“赏春之旅”正式启程。
一树梨花激活“春日经济”
新引擎
拉脊山日出宏大壮美,金光洒满高原;巴卡台草原绿意盎然,如地毯铺展大地;丹霞地貌色彩斑斓,如大自然调色盘倾泻;清清黄河温婉秀丽,如绸带环绕古城……当春日的暖阳温柔地洒向这座镶嵌在黄河谷地的高原古城,枝头雪色梨花与赤红丹霞构成了一幅流动的天然画卷。“清晨捕捉露珠挂枝头的晶莹特写,傍晚等待夕阳为花海镀上金边的魔幻时刻,贵德的梨花能演绎出365种不同的风情。”海南州摄影家协会主席黄剑平赞叹道。以花为媒的文旅盛宴持续焕发新活力。第十九届黄河文化旅游季期间,围绕“自然观光、特色餐饮、生态科普、民俗体验、娱乐互动、非遗产品”六大板块,精心打造了一系列突出特色、内容丰富、参与性强、体验感强的旅游产品进行推介宣传,进一步提升了“天下黄河贵德清”的品牌魅力,丰富了黄河文化旅游季活动内涵,实现了文体旅游一体发展、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大格局,也是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践行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近年来,贵德县以传承发扬“黄河文化”为核心,精准把握文化和旅游的紧密交汇点,借势推出看丹霞赏梨花等15条精品线路,其中,古韵贵德等3条线路更是入选全国精品线路,成为展示贵德魅力的重要窗口。
满城梨花织就“乡村振兴”
产业链
在贵德,农家乐已成为宣传推介当地旅游文化的重要窗口。酿皮、土火锅、尕让面片……这些独具特色的美食,都是来贵德旅游的必尝佳肴。游客来到贵德,可以住在黄河边的河景房,品味农家“原生态”的美食,体验水果蔬菜采摘,并观看民俗文艺节目的精彩表演,感受高原最炫民族风的独特魅力……体验慢节奏的诗意生活,让心灵得到彻底放松。河东乡的麦田农家乐,这家位于公路旁的农家小院,因为十几棵百年大梨树而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赏打卡。漫步在梨园小道上,驻足赏花拍照,轻抚花瓣感受春天的气息。老板娘李玉花正在做农家饭。“这几天接待的游客越来越多了,我们要拿出贵德人的热情,好好让游客们感受贵德最美的时刻。”
贵德因梨花而闻名遐迩。如今已成功举办十九届的“黄河文化旅游季”,不仅是贵德文旅的金字招牌,更是推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梨花盛开之时,农户庭院里的梨花已不再仅仅是“种树结果”的经济作物,一些农户采用出租、合作经营等模式,靠着满院的梨花树,红红火火地开起了农家院、精品民宿、采摘园。同时,一些企业通过开发梨汁饮料等延伸产品,提升了农特产品附加值,促进了农民就地就业和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壮大。
一文一景绘就“文旅融合”
新图景
文旅发展的内核不仅是自然风光之美,更重要的是博大而多元的文化之美。当下,在加快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中,贵德县锚定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先行县建设目标,深度挖掘自然景观、人文历史、民俗文化等资源优势,持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不断改善旅游服务环境,大力开发黄河文化旅游季、“追光之旅”等文旅品牌活动,先后建成国家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3个,获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中国最美县域、中国夏季休闲百佳县市等荣誉。贵德县文创产品开发呈现蓬勃生机,梨花精油、藏蜜等地域特色产品通过“贵德有礼”品牌赋能,在全县17处文旅产品销售点成为游客挚爱。去年“五一”假期数据显示,当地文创产品销售额突破86万元,印证了文化创意的转化潜力。当地的电商团队创新采用“花海直播”模式,通过移动直播间将“贵德味道”输送至全国市场,实现“线下体验+云端销售”的双向赋能。
从“一朵花”到“一条链”,贵德正以梨花为媒擘画高原乡村振兴新图景。目前全县文旅产业直接从业人员突破4300人,培育4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2个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正如贵德县委书记萨尔娜所言:“要让梨花经济成为共同富裕的‘绿色引擎’,让贵德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文旅标杆。”随着“梨花经济”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壮大,这抹高原白月光,正照亮共同富裕的壮阔征程,为新时代乡村发展描绘出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