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岸畔梨花香
贵德县第十九届黄河文化旅游季开幕式侧记
如果说,平原的春天是从种子破土而出的那抹绿开始,那么高原的春,则始于黄河畔的那一片“雪白”,一缕春风吹过,万千梨花争相绽放。
4月12日,在贵德县清清黄河景区,温暖的阳光洒在清澈的水面上,距离活动开始还有一段时间,现场早已人潮涌动。人们满怀期待,或三两成群漫步在水车广场,提前欣赏清清黄河的美景;或在特色打卡点前拍照留念,记录下这美好的春日瞬间。海南·贵德第十九届黄河文化旅游季已经走过了第19个年头。
以繁花为媒,以碧水为介,上午10时,欢庆的礼花如绚烂彩虹般绽放天际,精彩的文艺演出在开场舞《踏春寻香》中拉开序幕。悠扬的旋律宛如潺潺流水,伴着舞者曼妙的身姿,黄河之滨瞬间化作一片欢乐的海洋,欢声笑语回荡在每一寸空气中。
一曲刚落,一舞又起,各具特色的文艺表演如繁花般轮番登场。或欢腾热烈,似万马奔腾,点燃现场的激情;或悠扬婉转,如潺潺溪流,浸润人们的心田。每一场表演都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与喝彩,掌声、喝彩声,久久回荡在广场上空。
舞台一侧,是香气四溢的特色小吃区。酿皮爽滑可口,搭配上酸辣的料汁,酸辣开胃;炕土豆外皮焦香,内里软糯,撒上特制的调料,香味扑鼻;还有那香甜的酸奶、甜醅,让人品尝到高原独特的甜蜜。游客们穿梭其中,一边品尝美食,一边赞不绝口。“这酿皮太好吃了,跟我在别的地方吃的味道都不一样,这一趟来值了!”一位来自外地的游客说道。
不远处,海南州五县非遗展示区吸引了众多目光。精美的唐卡,画师们用细腻的笔触描绘着藏传佛教的故事与神秘的宗教文化,每一幅都色彩斑斓、栩栩如生;绚丽的藏绣,一针一线间凝聚着藏族妇女的智慧与勤劳,绣品上的图案精美绝伦,寓意着吉祥如意。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技艺,观众们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不时发出阵阵惊叹,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念。
农畜产品展示区同样热闹非凡。琳琅满目的农畜产品摆满了展台,特色小菜籽油散发着醇厚的香气;蜂产品种类丰富,蜂蜜、花粉等深受游客喜爱;青稞面、牦牛肉酱、牛肉干等高原特色产品,吸引着游客驻足挑选。一位参展的农户笑着说:“这个旅游季开幕式办得好啊,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平台,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农畜产品。”
来自宁夏的孟先生与朋友自驾游来到贵德县,脸上洋溢着兴奋与期待。“听说贵德梨花节是黄河文化旅游季的一项重要活动内容,正巧赶上这个时候,所以来看看这次演出,顺便品尝这里的特色美食。”孟先生的话语中充满了对贵德的向往之情。
洁白的梨花映衬着美妙的歌声,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除了精彩的文艺演出以外,在旅游节活动期间,贵德县还将举办电音摇滚DJ 音乐会、贵德第二届青、甘、川“舞动黄河”——国家级非遗则柔邀请赛、“天下黄河贵德清”花儿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这些活动如同璀璨的星辰,点缀在贵德的文化天空中,让人们在欣赏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在参与中体验文化的乐趣。
梨花给贵德旅游带来了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的成功实践。这几年,贵德县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从传统的梨花、桃花、杏花发展到新奇品种鲁宾花、薰衣草、玫瑰的种植,如今已经拥有了多种观赏性花卉,在道路两旁、小巷内、农家院落几乎处处都能看到各种鲜花竞相绽放。
当下,在加快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中,贵德县积极探索“旅游+”内涵,推进“旅游+文化+节庆+体育+民俗”等业态融合发展,实施了一批集特色建筑、文化、旅游、民俗等为一体的文化旅游项目,携带文化元素植入旅游各个环节,不断彰显贵德旅游的独特魅力。
“你生在九曲黄河的丹霞山,绽放出芳菲的人间四月天……”这是藏族知名歌手琼雪卓玛唱给家乡的歌曲《梨花赞》。贵德的发展也如歌儿一般“余音不绝”、如梨花般“四处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