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俄日措通讯员/贵组宣)
近年来,贵德县常牧镇着眼村级后备力量“选育管用”全过程、全链条体系建设,出新招、亮实招、使硬招,不断为村干部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切实破解村“两委”干部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等问题,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蓄好“源头活水”。
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采取村党支部推荐、群众举荐、个人自荐、党委考察“三荐一考”方式,从现有村干部、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致富能手等优秀群体中挑选储备初步人选,逐一了解掌握回村任职的意愿。按照“凡进必审”原则,把准把牢后备干部入口关。目前,全镇储备后备干部101名,其中35岁以下占比61%,高中及以上学历占比35%。
按照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双提升”要求,对外出群体,通过QQ、微信、电话、视频等方式,由帮带导师主动联系后备人才工作学习情况并定期推送学习内容,同时组织返乡后备人才参加“微党课”“主题党日”等活动,了解回应后备人才诉求,进一步增强回村任职意愿;对在家务农放牧群体,采取集中培训和岗位实战的方式开展培训,让后备干部在培训中丰富阅历、积累经验、增长才干、提高素质。
建立完善由镇党政班子成员、村“两委”干部(驻村干部)+后备干部构成的“二对一”导师帮带机制,定期开展谈心谈话,引导后备干部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等日常事务和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对表现优秀的后备干部优先推荐外出观摩学习、表彰奖励等,并根据“后备优先”原则及时吸收进入村“两委”班子,对不作为的及时进行调整,营造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氛围。
建立后备干部纪实管理制度,健全村级后备干部登记表和信息库,根据后备干部特点和实际情况,积极搭建平台,将培养工作与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党员承诺践诺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采取压担子、交任务等方式,将后备干部安排到网格员、村民小组长等岗位,参与相关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综治信访维稳等中心工作和重难点工作,不断积累经验、开阔思路、增长才干,在工作实践中进一步锤炼工作能力,不断提高在党员群众中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