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本县新闻
聚焦民生“小切口”,办好群众“微实事”
来源:贵德县尕让乡人民政府    时间:2023年11月16日    

自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开展以来,尕让乡党委紧紧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始终将“为民办实事”贯穿于主题教育始终,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用实际行动不断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主动服务优环境,政企联动暖民心

近日来,尕让乡辖区拉脊山宗喀拉则景区成为了众多游客网红打卡地,各地的“追光者”纷纷登上拉脊山,赏霞光日出,观缥缈云海。这样的时刻,被网友称为“独属于青海的浪漫”。为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尕让乡党委结合主题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积极与拉脊山宗喀拉则景区联动,及时组织党员群众及公益性岗位人员开展景区环境卫生清洁行动,对道路沿线、卫生死角开展集中清理,累计出动人员车辆200余人次。通过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景区卫生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进一步营造了良好的景区环境,暖了外地游客的心,塑造了贵德旅游景区新形象。同时,宗喀拉则景区负责人前往尕让乡开展“让爱暖冬、情系尕让”物资捐赠活动,为尕让乡低保家庭、生活困难家庭、特困供养户及困难学生开展慰问活动,为全乡80余户困难群众送去了米面油及御寒棉衣,为10名困难学生送去了学习用品及防寒物资,折合资金共计10万余元,确保了困难群众温暖过冬,彰显了宗喀拉则景区用责任汇聚力量、用信念铸就坚强、用真情凝结关爱的良好形象,展示了践行社会公益的责任与担当。

消除隐患保安全,疏通群众出行路

近年来,受连续降雨影响,松巴峡沿线路段出现部分山体碎石落石,入村道路旁山体开裂严重,时有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现象,尤其是今年汛期期间受强降雨影响,出行道路堆积着大量泥沙和滚石,导致1公里道路交通中断,成为尕让乡江拉片区5个村群众出行的烦心事。为尽快恢复和保障群众生产生活、排除危险消除隐患,尕让乡党委第一时间上报县级相关部门,并安排专人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检查,加强群众安全出行宣传,倡导行人及车辆请从西久公路小千户处绕行江拉公路。同时积极衔接自然资源、交通等部门对入村道路旁山体开裂等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争取项目资金230万元,实施贵德县格什江(松巴沿线)山体崩塌整治工程,推进项目快建设、快见效、快竣工,切实保障了群众出行安全。

修渠引水保灌溉,惠民之水润心田

大磨村是尕让乡下辖的一个行政村,全村共806人,耕地面积2043亩。该村地处山区沟壑纵横,之前灌溉渠因年久失修,洪水冲刷等原因,造成沟渠破损渗漏,导致在农灌时节沟渠输水量不足,直接影响到附近农户引水灌溉和生活生产等问题。为回应群众诉求,本着人民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尕让乡深入实地调查研究,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结合主题教育为民办实事活动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积极协调帮扶联点单位县财政局,利用财政资金34万元实施大磨村灌溉渠道建设工程,建设渠道长1.4公里,设计灌溉面积630亩。经过一个多月奋战,这条“停摆”了多年的老水渠被成功修复,引来的活水帮该村500多亩农田“解渴”,为大磨村的来年春耕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下基层”解民忧,打通民生“幸福路”

关加村是尕让乡地势最高的村庄之一,距尕让集镇14公里,其中江拉旅游公路是村民前往尕让乡政府驻地的必经之路,也是尕让乡打造乡村旅游环线的重要节点,近年来,该路因山体滑坡和车辆长期碾压等原因,部分路面出现多处大坑,凹凸不平,给来往车辆和群众带来了出行上的极大不便,且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为及时完成道路修复工作,确保群众出行安全,尕让乡党委坚持把“四下基层”作为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由乡主要领导带头化被动“接招”为主动“破题”,从群众需求着手,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目的,将需要修复的路面进行实地丈量统计后,积极解决修复资金1万余元用于道路修复,切实解决了资金困难的后顾之忧。在修建过程中,关加村党支部发动广大党员群众50余人次主动投工投劳参与道路修复民生工程,齐心协力平整路面、铺设砂石,形成了支部牵头、党员带头、群众参与,不等不靠、主动作为的良好模式,让原本坑坑洼洼的“难心路”变成了平坦宽敞的“幸福路”。

下一步尕让乡党委将持续在主题教育中办好民生实事,坚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深入一线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忧,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为民情怀办好造福于民、群众满意的民生工程,切实将民生“问题清单”转化为群众“幸福账单”,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让主题教育成果真正惠民生、纾民困。